【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628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2017初中语文”部编本”新教材培训全称: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录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二、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三、教材的体系结构五、教学建议内容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融合在整套教材的设计之中,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

2、坚实的基础。立德树人-语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教育(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2.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

3、”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具体做法: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教材的突出特点

4、与创新之处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二、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关于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79年级)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编写的,聘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担任总主编,由国内著名专家和教授、语文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全体编辑共同组成了近40人的教材编写队伍。部编语文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5、“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混合组元带来的不同弊端,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向组织单元的结构。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

6、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中。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更为清晰。阅读:双线组元维度之一:人文主题人与自然:四季美景、动物与人、科幻探险人与社会:至爱亲情、学习生活、群星闪耀、

7、凡人小事人与自我:人生之舟、想象之翼、生活哲理、修身正己维度之二:语文要素阅读方法七年级上册:朗读、默读七年级下册:精读、略读、浏览阅读策略七年级上册: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概括文中心、发挥联想想象七年级下册:把握人物特征、掌握叙事角度和详略;了解抒情方式、感受文章风格;学有心得、学会思考质疑2. 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

8、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的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教读课文,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教读课文23课、自读课文12

9、课、课外阅读每单元推荐35篇、名著阅读每册推荐6部)3、选文注重经典化、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对中外经典文化产生尊重和认同。为此,本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包括那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这些经典作品不只是作为语言运用的范例,更主要的是成为学习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通过这座

10、桥梁,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化多元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选文强调多样性,尤其重视古代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取和学习。以现代为主,精选古代诗文,外国的作品也占一定比重,同时也选入一些科普文、新闻报道、应用文,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新教材更加强调古代诗文教学,一方面加大选文的比例(约占全部课文的40%以上),一方面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的新选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性、适用性也是选文

11、的重要标准,所选文章既要思想格调高,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养,又要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这条线的教学需要,值得咀嚼、涵泳,并能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难度适中,适合特定年段学生学习,适合教学。4.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教材编写也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新教材注重建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习(阅读提示)、注释、练习、写作技巧的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等,力求使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比如阅读教学不只是注重字、词、句及段、篇的积累和理解,

12、也非常重视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探究性学习更考虑兴趣,注意搭建适合学生交流、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一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区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由教师引导到逐渐走向自主学习;两种课型不同的体例设计,特别是自读课文旁批的安排,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学会思考。5.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忽视这一点,语文教学会更多的陷入课文分析、知识讲解、机械训练中。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培养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

13、解决特定问题的重要。为此,新编教材在原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在八、九年级新增四个专门的“活动探究”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6.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语文知识如何体现是教材编写的一大难题,现在的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往往很注重讲授和操练,注重做题,语文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系统性或基本取消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或把握母语自身

14、的特点。新教材尽量避免这些弊病,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历戒繁复,不要求学生死板记忆概念定义,不刻意追求系统性,而尽量和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语文知识的安排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除旧布新,删繁就简,依据课标中附录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有计划地安排到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中;二是格外重视程序性知识,诸如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了之后能自主建构知识;三是特别注重“随文学习”的原则,主要素材来自课文,又很自然的呈现在各单元习题和相关设计中;四是与课文结合,选择一些精要的知识做成小补白,且多与阅读、写作配合,有利于教师掌握与实施,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补白:知识补给站语言知识:词义词汇词

15、类短语修辞知识:比喻比拟排比文学常识:关于词关于律诗古代戏曲文化知识:谦称与敬称三、教材的体系结构。本套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

16、读等栏目。(看目录感知)(一)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一般每册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全册共24课。七年级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1课文言诗文;八年级以后独立编排,每册4个现代文单元,2个古诗文单元。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即人文主题+语文要素阅读按双线组织单元,各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努力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人文主题力求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七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能力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