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6547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最后一次讲演01积累运用1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作为学生,我们应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不应蛮横(mn hng)无理。(2)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f y)的责任。(3)这是毫无根据的恶意中伤,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家的极大诬蔑(w mi)。(4)讲到激动处,他便站起来用双手拼命捶击(chu j)桌子。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

2、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解析:C项“挑拨离间”是贬义词,与语意不符,可改为“好言相劝”。)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B)这岁月不是别人的岁月,而正是你的岁月;你必须怜惜你的昨天,才会珍惜你的明天。这生命不是别人的生命,而正是你的生命。你必须心疼你的生命,才会好生照料它。在我看来,过年是一个机会,它提醒我们,岁月易逝,生命有限。ABC D4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内容抄写在田字格里。5参照例句,仿写句子。例句:自立是骨,没有了自立,人生就疲软了。仿句:自信是血,没有了自信,人生就干瘪了。自强是筋,没有了自强,人生就萎缩了。6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的主题班会,活动过

3、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着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了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请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示例小事不小谁说小事小切勿小看小事小中见大(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人们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警句。请你来完成任务吧!生活现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讲脏话、不遵守交通规则。(列举一种即可)名言警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小不忍则乱大谋。(3)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小声说笑,作为主持

4、人,请你结合本次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怎样说?(80字左右)示例刚才演讲时,有的同学在小声说笑,这看似是小事,其实不是小事,因为这既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影响了本次活动的进展,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希望大家以后注意。02课内精读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

5、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

6、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7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见下页“学法点津”】(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2)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正在作垂死挣扎,斗争将更加残酷。8选文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他们”是指暗杀李先生的反动派,“你们”是指特务们,“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9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

7、念。10选文第二段列举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反人民的势力的代表,他们最后都被人民毁灭了,作者列举他们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既给国民党反动派、特务们以沉重打击,又给了人民以信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03拓展阅读闻一多的真性情方子在世人心目中,闻一多的形象基本上被定格为两种: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然而很少人想到,闻一多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他的真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魏晋名士。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有个叫臧克家的学生前来报考。当年的国文考试有两道试题,其中之一是杂感。臧克家的杂感只有一首诗,三句话,闻一多却对这

8、三句话无比欣赏,认为它饱含哲理,判了98分。虽然臧克家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因为有了接近满分的国文成绩,他才顺利进入了青岛大学,后来成为一名诗人。中国人历来看重等级,闻一多却更在乎性情相投。臧克家进校后,闻一多非常关心其学业,在写作上更是用心指导。臧克家很快在文坛脱颖而出,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1933年出版的烙印则一时洛阳纸贵。臧克家曾感激地说过:“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然而,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后来离开青大赴清华执教时,他写信给臧克家说:“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他教楚辞时,常常身着

9、黑色长袍,昂首阔步进入教室,从容地掏出烟盒,问在座的学生:“哪位吸?”学生不接话,他就自己叼上一支,然后边敲桌子边和着节拍唱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这才开始讲楚辞。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平津学生纷纷罢课,赴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铁心抗日。受此影响,青大学生也在当年10月成立反日救国会,计划南下请愿。校方同情学生的爱国之举,但反对学生南下,闻一多也持这种态度。学生去南京后,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同在青大执教的好友梁实秋也表示赞成。虽然,学校最后只是给这些学生“记过”处分,但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

10、为全校学生的“公敌”。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11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

11、试分别加以概括。(3分)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与臧克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教楚辞时,风趣幽默。在青岛大学,因坚持原则,遭到学生反对。(每点1分)12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洛阳纸贵”的含义。(2分)“洛阳纸贵”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1分),文中突出强调了臧克家的烙印很受读者欢迎(1分)。13第段中,“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承上启下(1分),引出下文闻一多面对学生的反对和捉弄(1分),表现出他的幽默、坦然心态(1分)。14通读全文,联系课文最后一次讲演,说说你心目中的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既是一名爱国诗人、民主斗士(1分),又是一

12、个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的人(1分)。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参考答案】该句接连用三个感叹句,短促有力,虎虎生威,直逼敌人,紧跟着一句厉声斥问,大义凛然,势不可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技法点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选准答题的切入点:1看被赏析的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用了,就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特点)地写出了(内容),突出(表达)了(表达效果)。2如果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就看有没有典型的、有特点的修饰词,如果有,则从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为: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如果句子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也没有比较典型、特殊的修饰词,那还可从句式(感叹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设问句)以及句子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记叙、说明)入手。【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