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528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夸父逐日,什么是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说出神话名称。,盘古开天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哪咤闹海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关于山海经,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 饮于河、渭

2、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朗读课文,合作学习 1、翻译课文,疏通字词。 、梳理情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故事的发展过程。,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跑),(想要),(黄河),(到北方),(在路上),(他的),(桃林),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未至,道渴而死。,译文: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弃其杖,化为邓林。,

3、译文: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人物与主题,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所以,现在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 这些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文章主题,问题探讨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

4、”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拓展延伸,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送给同学们的“礼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