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6522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0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山东潍坊)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的主要目的是宣扬个人功业,树立专制权威。故选D项。答案D2.(2018广东)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

2、士解析由题干时间“公元前221年”可以判断是秦朝,由题干材料“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可以看出是秦朝的郡县制。秦朝郡县制下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答案B3.(2018广东)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解析由题干材料“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加强了对铸币权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A项正确;这一措施对农

3、业生产的发展没有抑制作用,排除B项;这一措施不能彻底解决封国问题,因此排除C项;该措施为经济措施,与思想的大一统没有直接联系,因此排除D项。答案A4.(2018四川成都)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班超C.鉴真D.玄奘解析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西域地区的乐舞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霓裳羽衣是唐代的宫廷乐舞,借鉴和吸收了西域舞蹈的艺术特色,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因此A项正确。答案A5.(2018湖南衡阳)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

4、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B.伊犁将军C.西域都护D.宣政院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选C项。答案C6.(2018江苏泰州)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修筑都江堰B.发明印刷术C.改进造纸术D.编著天工开物解析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答案C模拟

5、预测1.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而郡守属于秦朝地方上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答案B2.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解析秦朝统一后,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答案B3.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解析题干材料“赃物在一钱以上

6、,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反映了秦朝的刑罚十分残酷。答案B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解析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命令士兵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最终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为推翻秦朝的暴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案D5.汉书食货志记载:“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导致汉初经济残破,百姓极度贫困的原因是()秦的残暴统治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末战乱实行休养生息政策A.B.C.D.解析西汉初期,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

7、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答案A6.“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A.商鞅变法B.秦灭六国C.楚汉之争D.文景之治解析诗句赞扬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的事迹。答案D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可以判断该记载与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有关。答案A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解析“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

9、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解析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在黄巾起义爆发前,张角创立太平道进行宣传,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答案B10.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东汉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C.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现象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解析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一蹶不振,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答案D11.下列关于秦汉科技文化成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白马寺我国第一座道教寺院B.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C.华佗世

10、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D.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解析白马寺是我国第一所佛教寺院。答案A12.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图3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1)材料一中图1反映出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是什么制度?(2)材料一中图2表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方面措施?图3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3)依据材料二,“罢黜百家”和“藩国始分”分别指的是汉武帝实施的什么措施?(4)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不少于两点)参考答案(1)中央集权制。郡县制。(2)统一文字。圆形方孔半两钱。(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