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509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A文】初三历史期末复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九年级复习资料选热点1政治文明-从专制到民主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进步,其发展趋势呈现着由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的轨迹。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1. 文艺复兴2. 启蒙思想3. 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三权分立;确立共和政体,总统、议员民主选举。4. 法国:(1)人权宣言:自由平等;人权,法制,私有财产。解释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等级制度和君主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2)拿破仑与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典范。认识:1. 民主建设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2.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3. 要充分发扬党

2、内民主;要反对个人崇拜等。热点2 科技两次科技革命感想与认识: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2. 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重视品德修养,注重科技创新,刻苦钻研。热点3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核心观点: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但任何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结果不管成败,都成人类进步的宝贵财富。考点联系:1.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1)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

3、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时间:1917.11.7,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追忆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2)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时间:1921年;探索: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3)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第一, 重大成就: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

4、作基本完成;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强大;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第二, 经济体制上存在严重弊端,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问题。政治体制上弊端: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2. 相关拓展:不管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都作出

5、过有益的探索。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苏俄,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大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都体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合作共存与竞争斗争历史过程,反映了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多样性和统一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趋势。3. 感想与认识:(1)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以及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有借鉴作用。(2) 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

6、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主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C)A六月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月18日革命)C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20世纪初,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D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十月革命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7、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C)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有益探索ABCD6苏联这一名称始于(B)A1921年B1922年C1925年D1927年7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B)A列宁B斯大林C布哈林D戈尔巴乔夫8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

8、要力量和资金用于(D)A农业B轻工业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D重工业9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时间是(D)A1921年B1922年C1928年年D1932年1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是一种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

9、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全集回答:(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一和

10、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三、历史探究13苏联高度

11、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13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也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热点2 改革日本历史上两次有弱到强的改革:1. 大化改新(1) 时间:七世纪中期(646年);人物:改革派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 明治维新(1) 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

12、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见书本(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5)影响:分两方面: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见书本。3. 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专题一:国别史美国【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一、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3、1.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的美国独立战争: 领导人:华盛顿; 领导机构:大陆会议;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意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美国的诞生: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二、19世纪中后期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1862年颁布法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日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因此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三、19

14、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原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大量欧亚移民涌入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四、一战后1.操纵巴黎和会,但未获实利;为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成为最大受益国。2.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和基础),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提高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使美国度过了危机。从18世纪英国的殖民地发展到今天世界上最雄厚的头号经济大国,哪些重大的事件对美国经济崛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英国殖民统治)、美国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黑人奴隶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发横财,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