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316351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物学-14感觉器官与感觉(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 14 感觉器官与感觉,Question:人体含水量最多的器官是什么?,感觉的一般特性,感觉器官(Sense organ)专门精细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器官,引起特殊感觉,包括感受器及其附属器官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感官的感受装置,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器 接受刺激 刺激的能量转为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和中枢的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的高级部分大脑皮质(产生感觉) 效应器(产生效应),Question: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感觉的一般特性,适宜刺激:光波视网膜感光细胞 换能作用 :各种刺激 动作电位 放大作用 适应现象:刺激持续作用,感觉逐渐减弱。,Question:哪种感

2、觉的适应性最强?哪种感觉的适应性最弱?,视觉,无脊椎动物的视觉器官 眼杯:只感觉光的强度,如涡虫 复眼:复合图像,如昆虫 单透镜眼:清晰的完整图像,如乌贼 脊椎动物的眼是复杂的光学仪器 视器 是人体感受光刺激的结构,它由眼球及其辅助装置两部分组成 眼的附属器官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肌以及眼眶内筋膜和脂肪等,对眼球具有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95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NAP,视觉中枢视觉,眼球的构造 角膜 纤维膜 巩膜 虹膜 眼球壁 血管膜

3、 睫状体 脉络膜 视部 内 膜 虹膜部 (视网膜) 盲部 睫状体部 眼球房和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7.8(前) 10.0(前),6.8(后) -6.0(后),整体眼折光能力最强的是:空气-角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镜潜水时,水中视物模糊的原因是空气-角膜界面的折射率所致,折光系统:,眼的调节,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这个过程即为眼的调节:晶状体调

4、节、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主要为晶状体调节。,晶状体调节,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眼看近物,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折光力,成像于视网膜,眼的折光异常,正常眼(正视眼)通过调节,可以分别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常见的有远视、近视和散光,视网膜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锥、视杆细胞:视觉感受器 视网膜:紧贴血管膜的内面 A. 色素细胞层,单层色素上皮,最外层 B. 感光细胞层-视锥、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层 D.神经节细胞层,视乳突: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网膜后部集结成束,形成的圆盘状隆起。在巩膜筛板处穿眼球后壁,形成视

5、神经。此处无感光细胞,故称生理盲点 黄斑:在视网膜上视乳突外侧的黄色小区 中央凹:是黄斑中央的凹陷,感光细胞集聚处,只有視椎细胞,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形成中心视力,Question:怎么测定自己的盲点?,感光色素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主要为视杆细胞),视 紫 红 质,光,视蛋白+11-顺视黄醛,视黄醛还原酶,11-顺视黄醇(VitA),全反型视黄醇(VitA),醇脱氢酶,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视黄醛异构酶,(暗处,需能),异构酶,注: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11-顺视黄醇11-顺视黄醛。 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

6、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VitA维生素A),信号转导系统感受器电位,视蛋白分子变构,色觉和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黄光色素(560nm)、感绿光色素(530nm)、感蓝光色素(450nm)三种。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分辨力强,并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产生的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感觉 色觉异常:色弱、色盲(全色盲、部分色盲),项 目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分 布 视网膜黄斑部 视网膜周

7、边部,感光色素 有感黄、绿、蓝光色素3种 只有视紫红质1种,(不同的视蛋白 + 视黄醛) (视蛋白 + 视黄醛),动物差异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 仅有视杆细胞,适宜刺激 强光 弱光,分 辨 力 强(分辨微细结构) 弱(分辨粗大轮廓),专司视觉 明视觉 + 色觉 暗视觉 + 黑白觉,视 力 强 弱,(中央凹为主) (外周),结构特征,功能作用,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听觉与平衡感受 听 觉 器 官,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听觉和保持平衡的功能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听小肌 内耳:耳蜗,声音的传递:外耳、中耳 外耳的功能,(2

8、)外耳道: 传音的通路 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交流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声强,(1)耳廓: 利于集音 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声源,结构特点: 是一个具有一定紧张度、动作灵敏、斗笠状的半透明膜, 对声波的频率响应较好,失真度较小,外耳道,鼓膜,镫骨,锤骨,砧骨,半规管,中耳的功能 鼓膜:,功能作用: 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小骨,(2).听小骨: 结构特点:,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成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功能作用: 传递振动,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防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外耳道,鼓膜,镫骨,锤骨,砧骨,半规管,(

9、3).咽鼓管: 结构特点: 是鼓室与咽腔相通的管道,其鼻咽部的开口通常呈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呵欠或喷嚏时则开放 功能作用: 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 咽鼓管粘膜上的纤毛运动可排泄中耳内的分泌物,声波在内耳耳蜗转变为动作电位,内耳耳蜗形似蜗牛壳,蜗管腔被前庭膜和基膜分隔为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基膜上有螺旋器: 由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及盖膜等构成,当声音振动中耳听骨链振动卵圆窗振动前庭阶外淋巴+基膜上下振动:从蜗底向蜗顶传播,同时振幅也逐渐加大,到基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以后则很快衰减 基膜的最大振幅区为兴奋区,该部位的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从而引起不

10、同音调的感觉 耳蜗底部-高音、中部-中音、顶部-低音,高频声波,低频声波,卵圆窗,圆窗,前庭膜,螺旋神经节,蜗管,基底膜,鼓阶,柯蒂氏器,毛细胞,前庭阶,外毛细胞,内毛细胞,盖膜,指细胞,基底膜,柱细胞,声 波,外耳道,鼓 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基底膜,螺旋器上下振动,毛细胞的听毛弯曲,毛细胞的听毛与盖膜发生交错的移行运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耳蜗的功能之一是声-电转换的换能作用,听神经动作电位,毛细胞膜上离子通透性改变,听觉传导路:动作电位到声音 神经冲动 延髓 下丘脑 大脑皮层听区,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

11、听觉中枢听觉,听觉的产生过程,内耳的平衡器官:前 庭 器 官,前庭器官,前 庭,椭圆囊,球囊,半规管,下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球囊,半规管,前垂直,后垂直,水平,卵圆窗,椭圆囊,球囊,前庭神经,蜗轴,耳蜗神经,蜗管,螺旋神经节,蜗孔,圆窗,壶腹,壶腹是感受人体在空间的位置以及运动状态的装置(旋转加速度),半规管囊斑和壶腹的结构,半规管壶腹,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耳石膜是一胶质板,内含许多细小的耳石(碳酸钙结晶)和蛋白质,其比重大于内淋巴, 任何原因引起耳石膜与毛细胞的纤毛发生相对位移(直线变速运动),都是囊斑的适宜刺激,椭圆囊和球囊中具有囊斑,囊斑中的毛细胞呈水平位,纤毛朝上,纤毛的

12、游离端均嵌在毛细胞上方的耳石膜中,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1.感受水平平面上头部的静止或直线加减速运动,产生运动感觉 2.调整躯体肌的紧张性,引起姿势调节反应,维持身体平衡,半规管适宜刺激:旋转加速度 壶腹帽偏离 刺激毛细胞 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脑 感觉旋转 椭圆囊、球囊:静止或直线加减速运动 耳石 刺激毛细胞 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前庭神经核 感觉身体变动,化学感受性:味觉与嗅觉 味觉:味蕾感受器、味觉细胞 敏感部:舌尖-甜、咸,舌外侧-酸,舌根-苦 嗅觉:鼻腔的嗅细胞-双极神经元,五、皮肤感觉: 触觉、温度觉、痛觉-神经末稍,总结与思考 本章中学习到的感觉哪些是物理感觉?哪些是化学感觉? 区分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掌握眼球的构造与视觉产生的机理 掌握耳朵的构造与声音的传导 掌握平衡器结构,Thank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