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幼儿园环境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275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幼儿园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A文】幼儿园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A文】幼儿园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A文】幼儿园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A文】幼儿园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幼儿园环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第七章幼儿园环境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环境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1、物质环境。(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

2、装潢设计等。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幼儿园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好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密切。(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使幼儿在操作和摆弄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各种社会行为,实现个人的发展。如果盲目地追求幼儿园物质条件的高标准、超豪华,而不注意提高教师的水平的话,是难以发挥物质环境的教育效益的。)2、精神环境。(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

3、的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与利用各种有利的精神环境,控制各种不利因素,保证幼儿顺利、健康地发展。)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一)环境的教育性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它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

4、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存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二)环境的可控性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小结:幼儿园环境的基本功能,是影响与控制幼儿的行为,引发幼

5、儿符合教育目的与要求的行为。这一功能是通过创设符合教育要求的环境来实现的。三、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一)物质因素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二)精神要素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1、人的要素在人的要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2、

6、 幼儿园文化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一) 提供发展保证(二) 促进身心健康(三) 激发创新潜能第二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1、含义: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2、如何贯彻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1

7、)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教育作系统规划。(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允许与教育目标相悖的因素存在。因此,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其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在创设环境之始,首先应考虑的是创设的环境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此外,对于一切干扰环境教育性的外来因素如商业化倾向、不良文化产品等要予以绝对抵制,以保证环境的教育性。)(二)发展适宜性原则1、含义: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2、

8、如何贯彻发展适宜性原则?(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如墙面布置位置不宜太高,应根据幼儿的视线水平;材料投放的性质、种类、数量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人数;户外环境应分为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和种植养殖区。(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的环境适宜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如果玩具、材料的功能太单一,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教师要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有

9、充分地认识和了解,才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此外,发展适宜性原则还要求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宽松、自由、和谐的,物质环境是安全、多样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环境中充分表现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水平轻松愉快地选择自身的发展。)(三)幼儿参与性原则1、含义: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2、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视幼儿的参与?(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3、目前幼儿园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时存在的误区(1)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就是让幼儿给教师

10、帮忙。(2)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不会做事,与其让他们参与环境的创设,还不如我一下子就创设好了。(3)即使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也就是挑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在教师的指挥、监督下,按教师的意图去做。(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总之,在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发展、学习、创造、合作,这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其效果决不亚于教师创设的现成环境。(四)开放性原则1、含义: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2、如何贯

11、彻开放性原则?(1)教育者应该树立大教育观。(2)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3)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影响。(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日益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特以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强有力地作用于幼儿,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封闭的小环境中,是不能搞好教育的。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与其消极被动地任其影响幼儿,不如主动地与外界结合,可以选择、组织、利用其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因素,努力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五)经济性原则1、含义: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

12、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2、如何贯彻经济性性原则?(1)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2)根据本园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也能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我国所有的幼儿园都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办教育,都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园所、本班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能不顾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追求形式。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及地区、家庭的优势。教师、幼儿、家长齐动手,共创美好环境。)二、 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注意的问题第一,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第二,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第三,教师在幼儿

13、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一)准备环境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让环境蕴含目标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第二,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也必须符台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识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应、与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第三,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环境毕竟是用来供幼儿活动的,因此贯彻前述的幼儿参与原则是教师

14、准备环境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能发表意见,动脑动手;教师也平等地参与讨论。在轻松的气氛里,以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各抒已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哪些应当修正。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发挥作用的地方,更要注意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帮助他们与别的幼儿合作。(二)控制环境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1、诱导幼儿进入活动;2、帮助幼儿展开活动;3、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4、帮

15、助幼儿结束活动。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变换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三)调整环境环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这样,环境才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上,才能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一个一劳永逸的环境是不应存在的。第三节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大部分。(一)户外环境创设1、活动时间: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酌情减少。2、户外环境面积: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1)必须设置各班专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个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2)全园共有的室外活动面积不宜小于(M2)=180+20(N-1)注:N为班级数3、户外环境的构成: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种植饲养区。4、户外环境创设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1)地面:要安全适用,应以坚实平坦的土地、沙地、草地为宜,不得是用水泥地面。(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