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6108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知识提要1.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教育是基础?)七年级下册P61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七年级下册P61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科技的发展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七年级下册P61教育的发展还能引领社会风尚,实现社会和谐.七年级下册P6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八年级下册P522.保证青少年受教育权的法律: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3.怎样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要遵守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2、。尊敬师长,遵守学校纪律;4.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贫困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5.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和政策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七年级下册P62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加强基础教育资金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薄弱地区和落实地区教育的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6.我国科技现状(国情)七年级下册P59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赶超发达国家的路还

3、很漫长。7.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P59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七年级下册P61-628.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七年级下册P63设立创新奖,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给予鼓励和奖励;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建立和健全与科技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重大意义?七年级下册P64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最终推动我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科技的重要

4、性。(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七年级下册P67;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七年级下册P62,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我们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妙七年级下册P70。虽然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七年级下册P5911.近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两弹一星”、核技术等诸多领域跃居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

5、新型国家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12.我国取得上述科技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方针路线的指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13.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6、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14.科技创新,国家怎么做?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核心技术的提升。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与其他国家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强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15.提高创新能力,中学生怎么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

7、的态度结合起来。要积极参加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创新活动。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二、典例分析1.2018年9月15-21日,我国第十五次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主题为“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表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很重要,让更多人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很有挑战性。(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的原因有哪些?(2)我们应如何应对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让更多的人具备科学精神过程中出现的挑战?答:(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

8、今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腾飞的中国必须重视核心科技的掌握;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核心科技;是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的需要;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需要。(2)完善奖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投入研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材料一:2013-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占GDP比重统计七年级下册P62材料二: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意见指出要

9、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改革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1)材料一中有关教育经费的数据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国务院印发意见的意义有哪些?答:(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2)有利于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三、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某兴趣小组搜集以下信息请你参

10、与:材料一:习近平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党和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七年级下册P61材料二: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

11、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党和政府为什么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七年级上册第六课(3)我们在学习中如何与老师相处?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答:(1)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七年级下册P61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科技的发展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七年级下册P61教育的发展还能引领社会风尚,实现社会和谐.七年级下册P6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八年级下册P52(2)尊敬、感恩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七年级上册P67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我们心灵的抚慰者,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榜样,是最值得尊敬和热爱的人。七年级上册P66老师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的长辈。七年级上册P66(3)了解熟悉老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热爱尊重老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主动承认并努力改正错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当老师出错时,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假如老师冤枉了你,不应顶撞老师,应找时机和老师说明情况。七年级上册第六课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