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6090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一(世界历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上古人类文明1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农业文明)(1)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埃及,其文明代表有:狮身人面像(象征国王权力欲尊严)金字塔(国王陵墓,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对后来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2)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其文明代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实质)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镌刻),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地位)楔形文字(它是两河流域众多民族通用的文字,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3)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印度,其文明代表: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主要教义是A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特权地位B认为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C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它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等级制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后来印度社会带来不良影响)。(4)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明古国中国2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工商业文明)。古希腊最有名的两个城邦是斯巴达(崇尚武力)和雅典(民主政治发达)。伯里克利当政时,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通过选举担任国家各级

3、官职,雅典奴隶制城邦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实质)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3罗马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公元前6世纪末)建立,后逐步征服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同迦太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取胜。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4古代中外文明的特征:区域性;民族性;多样性5古代中外文明差异性: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崇尚伦理,西方文化崇尚法律; 中国文化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求稳定,西方文化以海洋为基础,崇尚海外扩张,属于外向型文化;中国文化以家庭、家族、宗族

4、为基本取向单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西方文明个人意识很强 。6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大河文明:都处于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每年河水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 海洋文明:欧洲希腊半岛,平原少、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但优良 港湾众多, 适合发展航运业。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影响很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文明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1)内容:政治上,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仿效科举制);经济上,把贵族土

5、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4)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改善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的实例:遣唐使来华;大化改新;鉴真东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大改新等。) 2阿拉伯国家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与麦加贵族达成妥协,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伊斯兰教的主

6、要教义是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信徒叫“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经典是古兰经,礼拜场所是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创立顺应了阿拉伯统一的趋势,又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古代地跨亚、非、欧三周的大帝国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3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分封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即采邑制)。性质:封建性质的等级制度改革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促使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4拜占廷帝国衰落原因:心态保守

7、,故步自封;四处征讨,国库空虚;四分五裂,国力衰微;外患不断启示:开放宽容则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则文明衰落5基督教产生: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创立者是传说中的“耶稣”,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所以把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称为基督教。相传耶稣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后来基督教会将这一天确定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从耶稣出生这一年算起的。(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教义:耶稣是救世主;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影响:在中世纪,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权与王权相结合)。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与教会观

8、点相悖的“异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历史上把教会统治时代称为“黑暗时代”)第三单元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1希波战争希腊军民彻底战胜波斯帝国侵略军,赢得战争的胜利。希波战争在客观上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现代奥运会中的马拉松比赛是纪念希波战争中希腊取得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菲迪皮茨。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两种形式:暴力冲突(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和平交流(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战争与征服(暴力冲突)的影响:它们往往充满暴力和血腥,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与痛苦,但客观上促进各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各民族的

9、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的发展。2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定都巴比伦。影响: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深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7年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多次发动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影响:其征战充满了暴力,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罗马法、罗马式建筑、基督教、拉丁语)。3马可波罗来华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

10、的赏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记述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4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后经阿拉伯人改进并在12世纪初传到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古代“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5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是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文明交流的形式有引进来、走出去。对人类文明交流的看法及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人类文明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们要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

11、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当今文明交流应具备的条件是:便利的交通条件;科技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经济的发展;杰出历史人物的推动。6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7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措施: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重视科技教育8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

12、的和平交往:和平交往是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它加强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传播了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第四单元 世界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创立宗教创立时间创立者创立地点经典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古印度“佛经”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圣地)古兰经2古希腊文学名著荷马史诗它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3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又译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

13、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是其中的名篇4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科学家,发现了杠杆定律(“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和浮力定律;发明了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第五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文艺复兴发现“人”(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概念:1416世纪的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沉浮说教,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发起的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2)背景:14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商业发达,手工工场和工商业发展起来,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的控制,要求个性解放

14、。(3)内容: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多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4)性质: 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5)代表: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长诗神曲(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赞美了现世生活,强调人的价值),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意大利杰出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英国大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俗,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6)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

15、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被誉为“人被发现”的时代)。2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世界”(“地理大发现”)(1)背景:经济根源(根本原因):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社会根源(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欧洲人狂热地追逐财富,寻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物质动力。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流传刺激了欧洲人。客观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客观条件:天文地理知识和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主观条件:探险者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3)最先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4)经过: 开辟新航路的时间、航海家和到达地点时 间航海家到达地点1487年1488年迪亚士印度洋(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美洲的古巴、海地,发现“新大陆”和印第安人1497年1498年达伽马印度1519年1522年麦哲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