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6086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气体分子体积变小C.热骨藕汤香气四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D.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又降低温度2.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HCl有气泡产生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 A.AgB.Ag CuC.Ag Cu FeD.Ag Fe3.锰(Mn)和镍(Ni)都是金属现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Mn、Ni、Cu的活泼性顺序是

2、( ) A.Mn、Ni、CuB.Cu、Ni、MnC.Cu、Mn、NiD.Ni、Mn、Cu4.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弱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一定是铁5.下列物质中,通常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生成的是() A.氯化锌B.氯化镁C.氯化铁D.氯化亚铁二、多选题6.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碳酸钙氧化钙加水溶解、过滤B氧气氮气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C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D氯化亚

3、铁溶液氯化铜溶液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B.BC.CD.D7.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生铁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不能完全溶解B.合金中只能含有金属,不可能含有非金属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D.用纯铜片在黄铜片上刻划,黄铜片上会出现划痕8.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CuSO4B.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C.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和FeD.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SO4和H2SO4三、填空题9.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

4、对阅读资料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查阅资料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并放出氢气。含有铜元素的碱及盐的水溶液一般显蓝色。实验与分析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右图),发现钠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游动;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若向硫酸铜水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会有蓝色沉淀Cu(OH)2产生,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从实验中,你能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

5、质有(任写两条)_, _。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将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_。得出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都能够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知识拓展查阅资料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无色硝酸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H2O。反应生成的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浓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硝酸与铜片接触,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

6、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是_;上述实验完成后,须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_。 10.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直接接触。(2)铜制品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会生锈,已知铜锈化学式为Cu2(OH)2CO3。试判断铜生锈除满足铁生锈的上述条件外,还需要空气中的_。(3)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铝制品代替铁,铝耐腐蚀的原因是_。填序号A. 铁比铝活动性弱B. 铝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C. 常温下,铝不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反应(4)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

7、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_。填序号A向左偏B向右偏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右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可能表示_。填序号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11.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2.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

8、同的稀盐酸中;将铜片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根据实验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根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要通过实验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_,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_ 1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1)在空气中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_(填“大”或“小”)(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_(填序号)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9、4)硫酸和盐酸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4.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Z能生存气泡;把Y浸入到X与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Y的表面生成一层X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Z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15.将过量的铁粉投入装有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的烧杯里,完全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_,在滤液里存在的溶液是_ 四、计算题16.某铜锌合金10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0.1g,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7.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10.0g放入100.

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09.8g,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8.将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uO+H2SO4=CuSO4+H2O),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结果精确到0.1) (1)铜_(填“能”或“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为_ (2)求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 (3)求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解答题19.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如图是铜陵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分别用纯铜、黄铜(Cu、Zn)制成,你怎样用化学方法将纯铜四喜娃娃和黄铜四喜娃娃区分开

11、?(不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六、实验探究题20.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做的圆筒,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填充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和淀粉等组成的糊状物。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对废旧的干电池进行探究。(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二)回收二氧化锰并测定碳粉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_能。 (2)上述操作中灼烧的目的是_; (3)同学们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干燥后称得质量为25克,充分灼烧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克,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_。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 (4)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毫升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_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实验步骤:将剪碎后的锌皮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_、过滤,得到ZnSO47H2O晶体。 (6)步骤中反应方程式为_,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_。 (7)步骤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