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6083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灰窑乡中心学校学校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石灰窑乡中心学校2018年3月石灰窑乡中心学校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火灾、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房屋倒塌、公共卫生、自然灾害、校园暴力事件等),保障师生安全,减少损失,维护校园稳定,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教育,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安全工作无小事”原则,坚决杜绝麻痹、侥幸、松懈心理。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与职责(一)乡中心学校领

2、导小组组 长: 刘海清副 组 长:祁先章 王昌环 组 员: 祁常明 赵忠元 王胜成 魏吉林 郑生成 祁鲜芳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安全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对策和措施;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二)各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本班安全负责人,学校要与班主任、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责任。三、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领导。学校一旦出现火灾、群体性活动安全、房屋倒塌、自然灾害以及恐怖等紧急情

3、况后,学校负责人、各部门领导和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关的工作岗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抢救、自救和疏散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二)各学校对安全工作年初有计划安排,年终有总结,乡中心学校每季度召开一次学校安全工作小组会议,进一步研究、改进学校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做到重点活动重点抓,节假日提前抓,使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化。(三)各学校通过“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及团、队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宣传栏、板报、参观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四)各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4、,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结合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的特点,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承担学校安全教育的部分内容。(五)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学校对教学设施、建筑物、试验器材、药品等要定期进行安全排查,检查要有文字记录,如发现危房、危墙等及时上报并作出处理,危房、危墙处要有醒目标志。(六)加强校园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各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针对性事故以及治安防控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七)强化门卫管理。本着“把好门、看好人”的工作理念,学校进一步充实门卫力量,增派身强力壮的青年教师,保证每天门卫有人员。严禁无关

5、人员、精神病患者、来历不明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内,发现形迹可疑人员或强行进入校园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和派出所。增强必要防卫器械和电子监控设施。实行来客登记准入制度,学生凭请假条准出制度。(八)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的督查力度,学校组织骨干人员,对校舍、用电、消防、饮食不安全因素进行全方位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跟踪管理。(九)、强化课余时间学生的安全管理。学校实行科任教师空余时间轮流看班制度,责任落实到人,避免管理上的空档。(十)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学校配合乡派出所、综治办对学校周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十一)学校实行领导24小时值班制。校领导每天保证至少2人24小时

6、值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值班记录。(十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开展法制报告会,安全疏散演练、安全教育手抄报、黑板报、观看法制教育片、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进课堂等活动,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十三)加强食堂管理:学生打饭时要有教师现场管理,防止烫伤事件的发生。严格炊管人员的卫生制度,注意饮食卫生、定点采购新鲜食品、食品保鲜、定期消毒防止食物中毒(食品要留样)。凡就餐后,教师、或学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管理人员应马上报告校长或有关负责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十四)加强住校生管理,学校要有夜间值班和巡查,特别是加大

7、晚自习前后和就寝后的巡查力度,严防出现管理漏洞,切实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严禁非法运营车辆运送住校生往返,防止恶心交通事故的发生。四、应急预案(一)、校内发生火灾漏电、房屋倒塌等紧急情况预案1、切断各楼层电源。(总务人员负责)2、发生火警,先想办法扑灭;火势蔓延,急打“119”;房屋倒塌且有人员被埋入,急打“110”,并有组织地进行抢救。(指挥:校长)3、迅速向有关负责人报告。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师和其它员工组织学生有序撤至安全地带,并阻止学生救火救灾。(各班主任负责指挥)5、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校长负责)6、尽可能保护现场,做好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词记录。(总务处负责)

8、(二)、学校食堂发生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1、加强食堂管理,严格炊管人员的卫生制度,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凡就餐后,教师或学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老师应马上报告校长或有关负责人。2、迅速与当地卫生院取得联系,采取就地救护。3、由校长或有关负责人就事态情况迅速组织采取救护措施。4、对食堂中的预留食品、蔬菜样品由食堂管理员负责送交总务处,由总务处对这些预留样品实行封存。5、校长或有关负责人就事态发展情况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三)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1、值班人员要问明来人的身份、目的。2、来人强行闯入校内,应立即电话通知有关部

9、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等,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迅速报警(110)对歹徒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迅速报告校长和学校保卫人员。为防不法分子逃跑,在制止、制服其前应关闭校门。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入附近医院进行救治。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凶器,保护好案发现场。5、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如“非典”、“流感”、“甲肝”、“甲流”等),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校长或有关负

10、责人、校长办公室,并及时与该生家长联系,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诊治,一经确诊为传染性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学校立即采取下列应急措施:1、迅速如实报告县教育局与疾控中心。2、对该学生所在班级及任课老师办公室、全校有关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经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4、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该班任课教师遵照上级指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根据上级指示,随时采取进一步措施。5、在有关部门指导下,采取一系列防范及保护措施。(五)学校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发生其他突发事件(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学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

11、领导和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当的工作岗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抢救、自救和疏散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具体应急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预案。五、报告与响应1、在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活动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该案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以学校利益、师生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等报警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若接警后拖延、推委等,一律视为玩忽职守、失职或渎职。学校视失职情况追究失职者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

12、事责任。2、在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站好岗,值好班,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已的回避脱逃手段,否则,将视作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给予降级、撤职、解聘、待岗等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学校领导应身先士卒,坚守岗位,最后撤离。3、在学校出现突发事件后,学校负责人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县教育局报告。当事人(第一报告者或知情者)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召集下,在事发2小时内,认真、仔细、如实地写清突发事件有关情况,以备查用。4、在学校出现突发事件后,学校应紧急启动相应紧急预案并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逐级上报,不报瞒报漏报者将严肃处理。石灰窑乡中心学校2018年3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