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3159680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美学课件(前言+第一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 游 美 学 教师:李淼 ,说在前面的话 为何学习旅游美学? 旅游(特殊性) 美学(普遍性) 先从旅游(Tourism)谈起 旅游:出自寻求愉悦的目的而利用其余暇在异地获得短暂的休闲体验。,接下来谈美学(Aesthetics) 抽象的美学追寻美的规律、美的标准 毕达哥拉斯: 古希腊美学的鼻祖 美是数的和谐合规律性 1+2+3+4=10 黄金分割 1:0.618, 苏格拉底: 提出美的合目的性 柏拉图: 美就是理念 , 真(逻辑学)、善(伦理学)、美 美学之父:德国鲍姆加登 康德:将美学出发点放在审美和美感上,把美学 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为“审美是 什么”。美感是一种愉快感,具有普遍 性,

2、超功利性。 “没有用”的美学 美学的意义,旅游审美体验 美感美学 愉悦 旅游美学, 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主要学习内容:,传统审美与旅游 旅游审美心理 自然景观观赏 古典园林 古建筑,书法绘画艺术 玉文化 旅游工艺品 中国民俗与国外审美文化 旅游管理与审美艺术,第 一 章 中国传统审美与旅游,1.1 古代审美意识的产生、形成与特点,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形成, 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与生产实践 密不可分,并且受到生产方式的影 响和制约。 对社会美的审美意识先于对自然美 的审美意识。 “美”是随着“人”同时出现的历 史范畴。,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特点 “美”字的本

3、意:根据后汉许慎说文解字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 膳,与善同意。” 以味觉、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型,与西方 审美以视觉、听觉作为感知方式的依据形成 鲜明的对比。 西方观点: 视觉和听觉是高级感官,而触觉、味觉、嗅觉等 是低级感官。 亚里士多德:审美体验是一种在观看和倾听中获得的极其愉快 的体验。, 在以味、触觉为原型的中国 审美意识中,“味”和“品”是其重要的基本范畴之一。 “韵味”、“意味”、“品位”,1.2 传统审美的哲学基础,儒家与传统审美 “中和”之美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天人合一比德(比附人的道德)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4、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雄健”与“充实”,道家与传统审美 “自然”之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虚静”与“空灵” 致虚极,守静笃。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 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玄”、“素”与水墨问题 五色令人目盲。 见素抱朴。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唐 王维),禅宗与传统审美 禅宗认为: 本性是佛,无念为宗,顿悟成佛 存在的追问 “冲淡”与“禅味” 韵味与余情 悟与圆满,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不使惹尘埃,传统审美观对你有何影响? 描述旅游中所见美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