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5564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同时结合土地面积的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活动的形势多样,数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

2、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2、结合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过程与方法3、在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过程中,特别是建立在1公顷大小的表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4、使学生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公顷(第3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

3、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认识公顷的含义。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1、认识1

4、公顷的含义。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3、尝试单位换算。4、完成“做一做”。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题。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题。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五、布置作业:练习六第3题、第4题。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34-35页)。教学目标:1、了解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会用进率进行

5、换算。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教学方法:观察法和发现法。教具准备:常规学习用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学生回忆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谁能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分别有多大?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2.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写什么单位合适?一个文具盒表面面积大约是200()。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师生交流后,继续出示:

6、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3()。2.揭示课题。师: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公顷。(1)认识1公顷的含义。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在表示一些更大面积时,需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哪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师生简单交流后,教师指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2)体会1公顷的大小。师:从推算结果来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出示教材情境图,或直接利用学校的田径场

7、;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大约是1公顷。2.认识平方千米。(1)感知1平方千米。猜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揭示: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表示。(板书: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3)推算平方千米的进率。既然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能推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自己探索后交流。板书:10000001000=100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10

8、00000平方米(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3)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四、课堂小结5、 作业练习册第3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进一步明确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熟练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对面积大小的推算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在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涛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概

9、念的涛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具准备:常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1.复习旧知。2.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梳理知识。1.公顷的认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提问:新学的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与以前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2.平方千米的认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范围的面积

10、测量。3.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有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三、练习巩固。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1、让学生独立计算,让后进行交流反馈。2、第4、7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3)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3.第5题。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单位。四、课堂小结。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5、 布置作业练习册第4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平方千

11、米(第35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象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2、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出示例2的题图。提问: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指出:今天我们共同认识平

12、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二、合作探究。1、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表示。板书:k师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领土总面积是多大吗?指出:我国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2、体会1平方千米的含义师:上节课,我们认识1公顷是多大正方形土地的面积?3、尝试单位换算4、“试一试”教学5、完成“做一做”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完成练习六第5题2、完成练习六第6题除了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进率是10000,其余单位间的进率是100。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7题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5、 作业练习册教学反思:【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