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15362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宁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第三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 第 1 页,共 8 页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一、书写(4 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用心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二、积累与运用(26 分)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 题。阅读,是一种明悟。无论是家藏诗书还是窖( )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楷草隶篆( ) ,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没有阅读便没有 ru( )智,没有深 su( ) 。珍惜阅读,阅读便像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 ,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1在文中( )处注音或写出汉字(2 分)2下面语句填入第段横线处最恰当

2、的一项是() (2 分)A阅读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B阅读便像一座山,草木葱茏景色秀C阅读便像一幅画,千万美景在上头 D阅读便像一条河,水流百转清悠悠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3 月 21 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题是 “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B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C在二三十年代,以鲁迅、梁实秋、林语堂、朱自清、丰子恺、巴金等作家为代表的创作群体迅速崛起。D你犯了错误,是虚心接受批评,洗心革面呢?还是破罐子破摔,越陷越深?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随着宁波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

3、到众多游客的青睐。B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已经实施并提出了许多方案。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D宁波前童一县级文保单位遭野蛮修缮,方孝孺设计建造的发角楼被拆了。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诗词名句(8 分)穿越诗词的长廊,我们发现无数追求者的身影。 “ ,一览众山小”是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顶峰、兼济天下的追求;“ ,带月荷锄归”是陶渊明宁愿辞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追求;“落红不是无情物, ”是龚自珍辞官后仍关心民族国家命运的深情;“ ,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在政治失意后仍坚信理想能实现的信心;“ ,西北望,射天狼”初三语文 第 2 页,共 8

4、 页是被贬密州的苏轼仍心忧国家,想要杀敌报国的渴望;“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是 53 岁的曹操仍壮志满怀的心声;“了却君王天下事, ”是爱国词人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一直不曾放弃的壮志。6名著阅读(4 分)A他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的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B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

5、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请分别写出相应的人物姓名:A B (2 分)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并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你在名著阅读中对这个人物的阅读感受。 (2 分)7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

6、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的言外之意是: (2 分)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汽车,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空气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为此兴宁中学将举行一次“减少污染 行动起来”的环保主题活动。 (4 分)“汽车尾气与空气质量”调查组的同学对某市的私家车销售数量进行了统计,得到了下面一组数据,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2 分)年份 销售数量2007 年 48.37 万辆2008 年 61.75 万辆2009 年 77.20 万辆通过调查分析,同学们深感机动车尾气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准备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请你也提两条。 (2 分)初三

7、语文 第 3 页,共 8 页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总有一块自家的园子(12 分)陈鲁民天下之大,人口之多,人生之短,时光之快,尽管我们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但不论名人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每人都有一块自家的园子。有的大些,有的小些;有的菜蔬满园,百花盛开,有的荒芜一片,杂草丛生。精神的家园,承载着我们的所思所想。思想并非只是那些思想家的专利,是卢梭、康德、伏尔泰、孟德斯鸠们的垄断行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同样可以思想,想人生,想宇宙,想社会进步,想民主法制,而事实上平民思想家出彩、出色的也不少。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精神上自惭形秽,自缚手脚,甘居人后。如果说大思想家的园子纵横数里,阡陌相连,而

8、我们的园子只有方寸之间,弹丸之地,那也没有关系,性质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在积极地思考,都在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如果说大师巨匠的园子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我们的园子门可罗雀,车马稀少,那也不妨自得其乐,享受思考的愉快,采摘思想的果实。来吧,在自家的园子里,栽下一棵玫瑰,享受带刺的芬芳;种下两棵秋菊,欣赏它傲霜的英姿。事业的家园,充满了我们的追求和理想。事业有大小,但理想同样珍贵。有的事业惊天动地,气壮河山,有的事业默默无闻,自生自灭;有的事业高尚无比,譬如“为往圣继绝学”之类,有人的事业俗到极致,像补鞋、修车、理发、缝纫等等。不管干什么,都不能盲目鄙薄,自轻自贱。拿破仑的事业是拿长剑打

9、遍天下,巴尔扎克的事业是用笔杆征服世界,孰轻孰重,如人饮水,冷热自知。严子陵宁愿垂钓富春江,也不愿到汉光武那里当重臣显贵,富春江就是他的事业家园,当得起“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们也需要这样的自信与潇洒,因为自己的家园不比任何人差。亲情的家园,更是我们引以骄傲的出色领地。因为它与钱财无关,与权势无涉,与职业无关。所以,农家小院,常闻欢声笑语,皇宫大殿,往往杀机四伏;贫寒家庭,安享天伦之乐,豪门世家,常见骨肉相残。当然,亲情的家园,也不会自然降临,要靠我们精心经营,倾力投入;亲情的家园,固然也要以钱为基础,更要以心来维系,以孝心对父母,以爱心对家人,以真心对亲朋。家境贫困的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

10、来的妹妹上学,靠着勤工俭学,自食其力,不仅养活了自己,还给了妹妹一个温馨的家园,谱写了一曲亲情的颂歌。再偏远的世界,再卑微的人物,也总有一块自家的园子。园子虽小,我却有绝对主权,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那么,看好、建好、管好自家的园子,我们就有了一块自由思想的栖息地,有了一个施展身手的戏台子,有了一处遮风避雨的安乐窝,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然后才能指点江山,笑傲江湖。(选自陈鲁民博客,有删改)9 “自家的园子”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 分)初三语文 第 4 页,共 8 页10分析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 分)11文章第段的观点是什么?(2 分)1

11、2本文语言形象且富有哲理,请找出一处进行赏析。 (2 分)13 “总有一块自家的园子”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园子”?请分项阐述。 (2 分)(二)戴车匠(12 分)汪曾祺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一个人走进他的作坊,是叫人感动的。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 。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很少。车匠做的活都是圆的。常言说:“砍的没有旋的圆” 。较粗的活

12、是量米的升子,烧饼槌子。我们那里擀烧饼不用擀杖,用一种特制的烧饼槌子,一段圆木头,车光了,状如一个小碌碡,当中掏出圆洞,插进一个木杆。较细的活是布掸子的把,末端车成一个滴溜圆的小球或甘露形状;擀烧麦皮用的细擀杖,我们那里擀烧麦皮用两根小擀杖同时擀,擀杖长五寸,粗如指,极光滑,两根擀杖须分量相等。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戴车匠做得最多的是大小不等的滑车。这是三桅大帆船上用的。布帆升降,离不开滑车。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车匠用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

13、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无事忙。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一到快过清明节了,大街小巷的孩子就都惦记起戴车匠来。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蛳,家家如此,说是清明吃螺蛳,可以明目。买几斤螺蛳,

14、入盐,少放一点五香大料,煮出一大盆,可供孩子吃一天。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用螺蛳弓把螺蛳壳射出去,螺蛳弓是竹制的小弓,有一支小弓箭,附在双股初三语文 第 5 页,共 8 页麻线拧成的弓弦上。竹箭从竹片窝成的弓背当中的一个窟窿里穿过去。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狮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弓背弯成满月,一撒手,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在平地上,射上屋顶是没有问题的。竹箭被弓背挡住,是射不出去的。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瓦匠捡漏时,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螺蛳弓都是车匠做,其实这东西不用上床子旋,只要用破竹的作刀即能做成

15、,应该由竹器店供应才对。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螺蛳弓分大、中、小三号,弹力有差,射程远近不同,价钱也不一样。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听吧,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哒哒! 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号的大弓。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羡慕。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他的儿子已经八岁了。他该不会是想: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外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 。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选自汪曾祺短篇集 )14作者为什么会想起“百工居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