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273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章末小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专题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维新变法“借孔”VS新文化运动“倒孔”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解析:选C康有为与谭嗣同对儒家思想并无批判的态度,故A项错误;以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康、谭主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减少变

2、法阻力,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理论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2陈独秀说,“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可见,陈独秀意在()A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反孔批儒以开民智C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治国之术D全盘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说明传播新思想,反孔批儒以开民智,故B项正确;科学与民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全盘否定孔子及其思想,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及

3、主要原因社会阶层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派“中体西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革命派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激进派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

4、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解析:选A马克思主义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1917年初,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发生,人们在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的情况下,故出现对社会主义持有怀疑、观望态度,故选A项。4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解析:选C抓住材料中“1

5、919年7月”这个时间点来分析。材料体现不出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故排除A项;B项本身说法错误,当时广大民众不可能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从“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只是得到了初步发展,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

6、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

7、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4)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思想解放5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梁启超极力抵制民主革命 B近代民族意识已经觉醒C梁启超主张加强民族融合 D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加速解析:选B在20世纪初,梁启超就认为应当抛弃狭隘的大汉族主

8、义,形成符合全国人民利益的民族观念,这说明当时中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故B项正确。6(2019上饶一模)“20世纪初,梁启超一方面吸收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群体自由基本前提的个体自由不存在了。”影响他出现这一思想的主要因素是()A深受专制思想的影响 B君主立宪的立场决定C民族主义的历史使命 D保皇思想仍根深蒂固解析:选C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思想,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个人自由,这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可以看出,故B项错误;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是第一要务,救国大于个人自由,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保皇的思想,故D项错误

9、。深化提能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第二阶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

10、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第三阶段,“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聚集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唯物史观角度郭嵩焘的“本末”思想7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

11、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解析:选B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而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这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突破,B项正确。8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则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

12、制意图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辩证看待郭嵩焘的“本末”思想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但他的西洋观较早地摆脱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取舍模式的束缚,他肯定西洋也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其富强绝非偶然,有其本末、体用之分,且西洋文明“实多可以取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本末”思想。他批判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只注重引进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民用工艺而忽略西方

13、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做法,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广收博纳、兼容并包的态度。很明显,郭嵩焘这种新的“本末”观和广泛学习西方文化的主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具有时代超前性。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作为一场发生在特定历史背景条件下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但是,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观点一早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将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割裂开来,导致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出现分化,削弱了这场运动的影响力和变革社会的能力。观点二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潜埋着政治的因素,而到了五四时期,挽救民族危亡的主题又再一次压倒了思想启蒙的主题。观点三激进主义的产

14、生极大影响了这场运动的发展,并给中国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由于泛政治化的盛行,抹杀了人的个性,显示出对人性与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典题印证9(2019榆林一模)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谈到新文化运动时引用时人观点说:“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据此判断新文化运动()A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B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C具有鲜明的西化色彩D以改变文字来改变社会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人对中国汉字的认识,没有体现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崇尚科学

15、,主张科学书写,但从“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可知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带有鲜明的照搬西方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主张书写科学化,甚至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以改变文字来改变社会,故D项错误。10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A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代表B成功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D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解析:选C据材料“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可知陈独秀对资产阶级文化有所警惕,而并未体现出成为反美的主要代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1915年,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他已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而非1922年,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