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273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四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背景(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为调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参加国内建设,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初期成就(1)戏剧: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2)小说: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3)文艺期刊数量增加,质量提高。5遭受挫折(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2)表现:一些优秀作品被错误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影响。6新时期成就实行“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3)有利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1)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成就: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

3、、电影。学术讨论空前热烈。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注科学领域、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内。注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与伤痕文学相比,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7对“双百”方针的认识(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

4、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开基创业(1)制定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政权的人民教育事业。立国先立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

5、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遭到挫折(1)表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人才的缺乏和断层,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3复兴发展(1)教育改革时间措施“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

6、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中等、高等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的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

7、科技成就领域成就意义“两弹一星”技术(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1)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先进国家行列(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

8、更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计算机技术(1)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号”巨型计算机(2)199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号”巨型计算机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1)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它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重难点一新中国的教育史料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9、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究阅读史料,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综合说明中

10、国近现代教育的相同点是“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说明晚清时期教育目标受西方自由、平等理念影响说明中华民国教育以培养合格的共和国公民为目标说明新中国初期,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说明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中国近代教育与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相联系,深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影响,强调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后,则突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提示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

11、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系统认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

12、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对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恢复高考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让一批具备接受大学教育条件的人实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如果不恢复高考、不让大学恢复秩序、没有正常的高等教育,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承就会断裂。(3)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恢复高考制度,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重难点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

13、技史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摘编自新华社电史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

14、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邓小平论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解读史料一强调了卫星发射成功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史料二强调“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提示(1)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影响: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系统认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

15、,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二)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广大科技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