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251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网络构建纵横相连1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

2、煌。(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7)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9)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1)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文化的实质与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

4、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我国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文化发展和人民

5、群众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我们既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看待文化发展,又要通过文化发展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当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把发展社会公益性事业作为

6、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又要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其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来自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中国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欢迎不欢迎,是判断文化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规定着我们文化创新的方向和方法。专题讲座微专题12三条线索整合文化生活知识专项突破1以文化的重要作用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为什么角度

7、(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4)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6)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可以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7)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8)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

9、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9)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1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的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10、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典型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继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后,央视一套、三套于2017年2月18日联合播出朗读者。朗读者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节目中嘉宾的朗读,让观众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朗读”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读”是和文字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

11、世界;而“者”是和人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种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朗读者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2)“向善向美”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朗读者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解析:第(1)问,注意解答方向,即全面调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原因;分析朗读者能引起精神共鸣的原因,实质上就是分析文化

12、是如何影响个人的,如文化对人认识、观念等的影响;结合材料信息指向来分析原因,如大众传媒的作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等。第(2)问,首先,答案内容要体现出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其次,答案要点要通过名言名句的形式体现出来,不能随意表述。答案:(1)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朗读者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推动了优秀文化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彰显文化自信。(2)见贤思

13、齐;警愦觉聋;取长补短。(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以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怎么办角度之一(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要自觉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发展的

14、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5)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教育等都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8)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

15、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典型例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曾经,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与挑战,出现了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一些人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了人们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民族自信心不足。有专家指

16、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然而,我们不能躺在前人文化发展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止步不前,应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启示。解析: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增强文化自信的措施,这要结合文化自信的内涵或表现来分析问题;准确梳理材料信息来调动相关知识,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等。答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