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210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名师导语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品大量输入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引入西方的机器生产等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开启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及影响、洋务运动与近代化仍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鸦片

2、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列强利用获得的特权,扩大对华_等。 2.表现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_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2)农业:中国农产品的_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3)手工业: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4)商业和金融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_。 3.影响 (1)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_的兴起等。 (2)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买办出现。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

3、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兴起 (1)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的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2)途径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部分官僚、中小地主、商人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如陈启源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如方举赞等创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3)表现:新设50余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_和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 2.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条件 (3)代表企

4、业:_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 伴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此时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 【图示解史】 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构图解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近代

5、中国经济呈现出强烈的半封建性。 【漫画解史】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机遇 信息提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之所以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主干知识速记答案 知识点一 1.商品输出 2.(1)手工棉纺织业 (2)商品化 (4)上海 3.(1)民族工业 知识点二 1.(3)棉纺织业 2.(2)商品销售 实业救国 (3)张謇 探究1 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及影响 1.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

6、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 (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2.多元史观看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从全球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2)从文明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 (3)从近代化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

7、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1.(2016课标全国,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的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故选C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权”,排除A项;在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19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开始于19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项。 答案 C 2.

8、(2018湖北冲刺卷)有史家注意到,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南缺乏近代民族工业 B.苏南地区小农挣扎求生 C.苏南没受上海开埠影响 D.苏南经济结构几无变迁 解析 A项不符合史实,与材料中“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皆佃者之穷”相符,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中“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与材料中“光绪年间”不符,故D项错误

9、。 答案 B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洋务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1.洋务运动的特点 (1)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 (2)从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结局上,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2.洋务运动的作用 (1)思想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

10、外交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1.(2018江苏单科,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洞悉史料的

11、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B项正确。 答案 B 2.(2015课标全国,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力,从而导致了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成为“无用的”的商品,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D项。材料并

12、未体现A、B、C三项。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买办阶层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向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社会。半殖民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受控于列强。西方国家对被侵略国家进行经济掠夺、资源霸占,将资本主义经济渗透到被侵略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使得那里的旧有经济遭到瓦解。半殖民化使得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较资本主义萌芽更多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对于中国来说,殖民主义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迫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了现代。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中增加了资本主义色彩,迫使中国被动地走向“

13、近现代化”。 2.全面认识买办阶层的影响 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投资情况 时间(年) 类别 投资比例(%) 18831913 轮船航运 54.5% 煤炭开采 67.7% 18901910 机器纺织 23.23% 18721893 机器制造 27.68% 核心论点:从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看,一方面,买办为外国侵略者效劳,为外国资本家推销商品、收购原材料,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工具;另一方面,买办在客观上有利于中西经济交流;买办凭借雄厚的资金,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

14、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解析 题干要说明中国传统经济伴随洋货冲击而解体,故B项正确;A项仅属表面现象,而非实质,排除;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开始使用,并不是“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外来商品的冲击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衡水金卷模拟)1879年,美国官员杨格访华时说:“中国若不自强,外人必易生心欺侮中国之

15、大害,在弱之一字,我心甚敬爱中国,实盼望中国用好法,除弊兴利,勉力自强,成为天下第一大国,谁能侮之。”这一时期中国“除弊兴利,勉力自强”的实际举措是( ) A.自强求富进行改良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设立了农工商总局 D.废科举设新式学堂 解析 1879年中国正在进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故A项正确;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B项错误;设立了农工商总局是在戊戌变法期间,故C项错误;废科举设新式学堂是在1905年,故D项错误。 答案 A 考法1 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

16、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明立意 从福州船政局经营方式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理清一个变化: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 清误区 本题为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难度适中。洋务运动是晚清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但单纯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源。 考法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考题2】 (2018吉林新高考联盟质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史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