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5208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小学语文考点梳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小学语文考点梳理专题一 汉语拼音知识梳理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 顺序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字母表 大小写 大写字母的运用拼音方法 上两点的省略规则声调标调 隔音符号的用法 变调 轻声音变 儿化 第一节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汉语拼音字母表考点解释1、声母(23个):b p m f d t n l k h j q R zh ch sh r z c s R w2、韵母(24个)单韵母(6个):a o e i u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e前鼻韵母(5个):an en in un n后鼻韵母(4个):an en

2、in on 卷舌韵母(1个):er3、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Ri wu Ru Re Rue Ruan Rin Run Ring4、汉语拼音字母表(26个)(1)大小写顺序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R R Z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R R z(2)大写字母的运用A、每句话开头的第一个字母或每行诗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B|、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C、地名、国名、专有名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在大

3、写。D、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要大写。第二节 拼音、声调、拼写规则和音变1、拼音拼音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的方法有下面几种:(1)两拼法先念声母,后念韵母,快速连续,然后拼出音节。(2)三拼连读法即声母、介音、韵母三者连起来拼读。它们的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例:(剪)(3)直呼法即不需拼读而直接读出音节来。如:(腰)2、声调(1)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就叫声调。普通话语音有四种声调,简称四声。如下表:名 称调号字例阴平一声 妈m阳平二声 梨l上声三声 你n去声四声 去q(2)标调方法A、声调只能标有元音(韵母)上,即a o e i u B、标调规则

4、:先标,再标和标在尾巴上。单个韵母不用说,上标调把点去,遇到轻声就空着。3. 上两点的省略规则A、相拼时,上两点省略不写,写作u 。B、跟n相拼时,上两点不能省略,仍写作。熟记上省略两点有窍门,记口诀:小淘气,见了两眼就挖去。4.隔音符号的用法以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不清时,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隔音符号应写在音节分界处的左上方。例如:“皮袄”写作“”,“企鹅”写作,“西安”写作“”。如果不用隔音符号,就容易混淆,改变原意。5、音变(1)变调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发生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具体情况如下:A、“一”的变调: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如“

5、一去不返”。在一、二、三声前变为四声。如“一衣带水、一言九鼎、一马平川”。单用或用在词句末尾时读第一声。如“第一”。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如“读一读”。B、“不”的变调:在四声前变为二声,如“不要”。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读轻声,如“来不来”。C、两个上声连读,第一个变为阳平。口诀记忆:三声连读前变二。D、三个上声相连,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标为阳平。例如“几匹马”读成“”。E、一句话都是上声,先分出词,然后再按照上面的方法变调读。F、“七”“八”的变调:在四声前读二声,例:“七个”读“”(2)轻声在普通话中下列词语常常读轻声:A、语气助词“啊、吗、呢、吧、呀”等。B、结构助词“的、地、得”和“着、了

6、、过”。C、名词的后缀“子、头、巴、么、们”等。D、重叠词的第二个音节。(3)儿化在普通话中,因韵母er与声母不能相拼,与前面的音节里的韵母可以结合,使这个韵母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儿化的作用:A、区别词性。如:盖(动词)盖儿(名词)B、区别词义。如:信(信件)信儿(消息)。C、表示亲切或喜爱之情。如:小曲儿、大婶儿。D、表示细、小、轻、柔的性状。如小鱼儿、小门儿、小孩儿。专题二 汉字知识梳理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的笔顺规则汉 字汉字的间架结构 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部首查字法 数笔画查字法 多音字 同音字汉字的类型 形近字 多义字 形声字1、汉字的基本笔画:横(一),竖(|)、撇()、点(、

7、),折()、由这些基本笔画又演变出许多笔画。以下是汉字笔画名称表:笔画名称例字笔画名称例字点之横折日横下横折钩力竖上横撇水撇千撇折云捺久撇点女竖钩小横折弯钩九弯钩狗竖折山斜钩我竖折折钩鸟卧钩心横折提说竖钩四横折折撇这竖弯钩儿横撇弯钩阳竖提民横折折折钩奶横钩买横折弯设提地竖折撇专2、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3、汉字间架结构:(1)独体字 只由一个部件组成。如:夭 日 田(2)合体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成。合体字又可分为:上下结构:苗 思上中下结构:意 哀左右结构:相 江左中右结构:辩 粥半包围结构:庙 这全包围结构:国

8、 团品字形结构:晶 森专题三 词语知识梳理词的构成:单纯词 合成词词义:词的本义 词的引申义 词的比喻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 弄懂字义 联系实际 找出近义词、反义词怎么组词 把字重叠起来 观察周围事物根据事物的形状、作用 根据事物的不同部位词语搭配:说明关系 联合关系 支配关系 偏正关系 补充关系怎样解词:弄懂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作比较对译列举数量词的运用:数词、量词及数量词;注意固定的量词的搭配;同一事物可用多种量词来说明近义词:意义较为相近的词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多义词:具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注意词的基本义近义词辨析:词的意义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搭配关系

9、词性功能 适用对象 关联词语的运用:并列、选择、转折、条件、递进、因果、取舍、假设类型常用关联词语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既又 一会儿一会儿 不是而是选择关系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可是 然而条件关系只有才 只要就 不管总 无论都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仅还 甚至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因此 既然就 因而承舍关系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倘若便专题四 句子知识梳理句子的类型变换句子句子补句、扩句和缩句造句和仿句修改病句调整句子的顺序第一节 句子的类型句子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1、陈述句用来讲述或说明某一事实或

10、情况,具有平而略降的语调,书面句末使用句号。2、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包括明知故问,有表达疑问语气的语调,书面句末使用问号表示,有以下三种类型。(1)一般疑问句:有疑而问,因为有不明白的,提出来请别人回答,有问不答。(2)反问句:无疑而问,对明明知道的事,用反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气,问中有答。(3)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来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注意。3、祈使句表示要听话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1)表示命令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言辞肯定、坚决。这种句子经常不要主语,结构简单,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大用语气助词。例如,快走!我掩护!(2)表示请求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议、建议等。这种句子也

11、用降调,但语气比较舒缓,常常用语气助词“吧、啊”等。例如,走哇,妈妈!(3)表示禁止的祈使句。命令或请求听话人停止或不表现某种动作,例如,不许动!4、感叹句是带有强烈感情的句子,书面上句末用感叹号表示,感叹句常带有“多么、多、好、真”等副词和语气助词。第二节 变换句式变换句式的主要类型有:(1)“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3)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换;(4)引述句与转述句互换。第三节 补句、扩句和缩句1.补句顾名思义就是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其表达出一个具体、完整的意思。2.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份的前后添上适当的附加词语,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意表达得更具体、

12、生动。3.缩句与扩句相反,是去掉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句意简洁。第四节 造句和仿句1.造句就是能用常用的词语或者好的词语写出一句完整通顺的句子。2.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第五节 修改病句病句类型:(1)词序颠倒;(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有词不当;(6)指代不清;(7)前后矛盾;(8)分类不当;(9)不合情理。第六节 调整句子的顺序调整句子就是把表达混乱、句意不通的若干句话,按一定的顺序、层次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通顺、流畅的文字。专题五 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就是平常所说的

13、“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使讲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一样“像似的“是”“成了”等等。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明喻就是“甲像乙”,如:香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暗喻就是“甲是乙”,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就是“乙代甲”,如:我看见母亲的鬓角又添了一些银丝。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作为喻体的事物必须通俗浅显,要选人们所熟悉的或易懂的事物做喻体,否则别人不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因而影响表达效果。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它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感情,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