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187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文明历程,模块一,第14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栏,目,导,航,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重点掌握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尤其是中苏、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难点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中国外交政策。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的知识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中国外交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多边外交,新教材连线:新中国的第二次建交高潮。从考查的学科素养看,如通过考查中苏外交关系,主要体现了史料实证的素养立意。 2预测2020年的高考,本讲内容要重点关注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等。,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灵

2、活多变” 1背景 (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2)国内环境:新中国成立。 (3)国家利益:新中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_”“_”和“一边倒”。,社会主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苏联,印度,互不干涉内政,(3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印度支那,求同存异,二、开创外交新局面和新时期的外交“与时俱进,共谋新篇”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_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表现: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中,1971,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经过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_。 _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

4、系。,中美联合公报,1979,3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_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意义 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促使了更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揭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美关系,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_。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2)建树 积极开展以_为中心

5、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联合国,通史链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新中国的影响,思维拓展 “一边倒”方针实施的原因 1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2美国“扶蒋”的对华政策,造成了中共与美国的敌对关系。 3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 4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轻巧识记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概念阐释 “求同存异”方针 “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而提出来的。 (1)“

6、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即都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2)“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图解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成就,易错易混 1“恢复”与“加入”联合国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

7、关系走向正常化并不等于中美建交 中美正式建交不是在1972年,而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思维导图 1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突破,2新时期外交调整及成就,1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中国外交政策 (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一大片”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2)原因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阻挠大陆解放台湾;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霸权主义,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并爆发局

8、部武装冲突,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增多,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表现 在反美的同时,又与苏联全面对抗,基本上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先后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2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2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

9、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3多边外交 多边外交主要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4新教材连线:新中国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

10、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例 (2016全国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探究1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 新中国1972年之后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

11、常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 答案 B,史论链接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

12、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训练1 (2019广东惠州一调)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词语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

13、来( ) 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解析 通过图表可知,“建设”、“和平”两词在人民日报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而“战争”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尤其是在1953年之后,表明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周边环境的缓和,为经济建设提供条件,故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世界局势并非缓和,故B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与“战争”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无关,故D项错误。,A,训练2 (2019重庆模拟)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舆论高度关

14、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这次访问( ) A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 B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D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C,解析 20世纪50年代亚非会议体现中非合作,故A项错误;重返联合国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故B项错误;本次出访有利于扩大中非交流,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1961年兴起,故D项错误。,史料一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

15、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探究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史料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原苏联地区最大政治实体)1991年底,中俄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6年,中俄元首正式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的主导精神是中俄双方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它是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国家关系。 新浪网,探究问题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示: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的特点。 提示:平等信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平共处;不结盟。,教你读史 (1)史料一主要指出中美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