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51709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知能强化练知能强化练( (三十八三十八) ) 从从“师夷长技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到维新思想 一、选择题 11839,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 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 ”这反映出林则徐( ) A主张平等商贸往来 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 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 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 D 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并未涉及平 等商贸往来,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对列强的抵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 禁烟的策略,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对中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看作

2、是对西方的恩惠,说明当时 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 D 项正确。 2(2019河北张家口模拟)19 世纪 50 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 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六七十年代 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B主要源于民族危机的刺激 C推动中体西用思潮的出现D表明清朝政府已认清形势 A A 据材料 50 年代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 六七十年代后,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说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强,便于中国融 入世界,故 A 项正确;依

3、所学,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逐步加深,而不是强调中体西用思潮的兴 起,故 C 项错误;材料侧重点在于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不是突出清政府认清形 势,故 D 项错误。 3(2019湖北模拟)1873 年 6 月 29 日,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 觐见清同治帝,未行跪礼。但当时社会上流传外国使臣见中国皇帝时恐惧之余足不能动、 口不能言、浑身发颤,连国书都无法卒读。这反映了中国( ) A外交礼仪近代化的艰难B传统纲常伦理的崩坏 C “天朝上国”威仪的稳固D近代条约体系的确立 A A 根据题干信息“但当时社

4、会上流传外国使臣见中国皇帝时恐惧之余足不能动、口 不能言、浑身发颤,连国书都无法卒读”说明中国人依然有“天朝上国”的思想,不愿意 接受近代世界的外交礼仪,也反映了中国外交礼仪近代化的艰难,故 A 项正确;传统纲常 伦理不适用外交,故 B 项错误;据材料“1873 年 6 月 29 日,日、俄、美、英、法、荷等 国使节在紫光阁觐见清同治帝,未行跪礼”可以得出“天朝上国”威仪的稳固不合题意,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近代条约体系,故 D 项错误。 4(2019河南商丘模拟)张之洞认为,中国物产之盛甲于五洲,但因交通不便,工艰 2 运贵,所以出产不多,销售不广,土货往往质粗价廉,只有经过机器、化

5、学的加工,才能 变粗为精,实现增值。由材料可知,张之洞认识到( ) A经济对国家实力有重要影响B中国处于商战劣势的根源 C大机器生产对商战的重要性D专制政体导致了商战不利 C C 题目中并未牵涉国家实力,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处于商战劣势的根 源是封建制度的阻碍,故 B 项错误;C 项表述与题目中“只有经过机器、化学的加工,才 能变粗为精,实现增值”相符,正确;题目中属于洋务派的张之洞,并未认识到专制政体 是根本原因,故 D 项错误。 5(2019山东烟台模拟)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 “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 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文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好古”

6、,西方人重“日进 无疆” 。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进步( ) A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 B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 C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 D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 B 严复主张改良,与 “革命”不符,故 A 项错误;借鉴了西方的进化论,与材料中 “西方人重日进无疆 ”相符,故 B 项正确;“好古”不是民主, 中西民主的结合与史 实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中“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 道器观念”即洋务运动 的中体西用不符,故 D 项错误。 6(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据统计,从 18721911 年 3 320 名官费留学生中,学文 科与军事的占 7632%;19011908 年中国新知识界所译日

7、、英、美、法、德、俄等国 533 种书籍中,社会科学类计 413 种,占 7749%。这表明当时( ) A政府主导对外文化交流 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正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D思想启蒙目标得以实现 B B 题干未反映政府主导,故 A 项错误;题干在 18721911 年学生学文科与军事为主 到学习社科为主,联系洋务运动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的深入, 故 B 项正确;正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且题干未提及冲击儒家思想, 故 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和军事等与思想启蒙无关,且 D 项说法与 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7(2018江苏

8、南京模拟)“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 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 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 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由此可见,康有为的 主要意图是( ) A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3 C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 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 D D 康有为从“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即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 的合理性,A 项没有体现托古改制的意图,故错误;康有为的主要意

9、图是逐渐实行君主立 宪制度,并非铲除封建统治基础,故 B 项错误;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制度变革,而非采用 西方先进技术,故 C 项错误;D 项体现出康有为托古改制的主要意图,故正确。 8(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 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 ,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 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 。到 1898 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 以上材料说明了( )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京官们在 1898

10、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B B 材料体现了冯桂芬对官员任命的看法,不体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内容,故 A 项 错误;根据材料“冯桂芬提出” ,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涉及内容为政治领 域,超脱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范畴,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 看世界的第一人,故 C 项错误;材料京官们反对的是选官的建议,不是变法,故 D 项错误。 9(2019清华大学能力诊断)1902 年梁启超提出要进行“史学界革命” ,他认为应该 改变历史只记述“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 ,而应该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 ,并“求得其 公理公例之现象” 。梁启超此举意在( ) A宣传达尔文进化论 B鼓吹

11、维新变法 C培植国民精神 D宣传革命思想 C C 宣传达尔文进化论不是梁启超的最终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将历史研究的 对象从帝王转移到人民群众,意在培植国民精神而非鼓吹维新变法,故 B 项错误。根据材 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应将历史研究的范围从帝王将相扩展到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并探求 历史发展的规律,他的意图是通过史学界革命,重塑国民精神,以救亡图存,故 C 项正确; D 项宣传革命思想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10(2019湖南长沙模拟)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 1897 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 4 A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B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传统华夷

12、思想发生变化 D D 材料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对国家以西学洋务取士的担忧,但不能说明清政府此时 已废弃儒学,且儒学一直是清政府的统治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对 国家以西学洋务取士的担忧,认为这样会导致“士风日下,伊于胡底” ,这就说明西学还没 有成为社会主流,故 B 项错误;1905 年清政府才废除科举,故 C 项错误;清政府以西学洋 务取士,说明积极地向西方学习,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故 D 项正确。 11(2019陕西榆林模拟)“前一部书把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孔 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 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

13、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下列相 关评论正确的是( ) A作者目的在于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B作者目的在于宣传发展儒家学说 C两书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相互矛盾 D书中观点得到了知识界的普遍认可 A A 从材料“前一部书把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孔子打扮成满怀进 取精神” ,可知是对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 、 孔子改制考的评价,康有为的著作是 为了借助儒家文化减少宣传维新变法的阻力,故 A 项正确;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宣传儒家学说不是其目的,故 B 项错误;康有为的两部著作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 法思想,故两书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故 C 项

14、错误;当时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康有为的著作不能得到知识界的普遍认可,故 D 项错误。 12(2019四川广安、眉山模拟)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 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 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 15 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5 D D 无论口述史料还是文献史料都可能包含个人的主观意志,据材料康有为回忆受到 怀疑是因为其个人主观意志的添加,因此无法说明口述史料的可信度

15、低于文献史料,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可知,材料中重构历史是使用文献 史料印证,故 B 项错误;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历史但不一定复原,故 C 项错误; 据材料“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是档案记录却说明回忆不实, 因此表明我们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 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 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

16、之少是而多非。即 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 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 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 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 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 流。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 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 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