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5061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9A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A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有效地设计、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如何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有效地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有四个重点概念是: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整合、研究。、“信

2、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一切可能利用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手段、方式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辅助教学;(3)计算机辅助管理;(4)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及网络学习的理论和技术;(5)在信息技术这个新平台上重构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和教学方法。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育及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两者相互渗透,协调融合。我认为其本质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工具性。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的能力。、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

3、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由于教育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群体,影响其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能是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设计出一些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与以前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环境下,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激励机制;(),研究并探索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示范课例;(

4、)通过研究,系统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能力。三、研究的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1)文献资料法:根据小学教材改革的方向,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教学理论,借鉴相关教学方面的经验,从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2)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3)经验总结法: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信息

5、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阵地,如何认识一节课的好坏,特别是如何认识一节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的优劣,依据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导向,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启发性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创设引导学生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网络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3、开放性原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设高、中、低多层次非线形的教学环境,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所有学生均可通过即时反馈获得自我评价。4、探究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探究式学习。5、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洪礼鑫20RR年8月28日学校(盖章):【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