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4818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辽B.西夏与辽C.北宋与西夏D.南宋与辽3.关于辽对金战争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是正义战争,后期是非正义战争B.前期是非正义战争,后期是正义战争C.正义战争D.非正义战争4.统一契丹各部,于916年建立政权的是( )A.耶律德光B.耶律阿

2、保机C.元昊D.完颜阿骨打5.历史上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它指的是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开封D.银川6.宋代社会当中存在着各个阶层,当时的阶层包括( )地主 士 农 工 商 官僚A.B.C.D.7.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8.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9.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A.辽、西夏

3、、清B.大理、金、元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10.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1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12.假如你有四位亲戚、朋友,你的朋友是宋代的一位经过科举考试而做官的人,而你的表哥则是一位在瓷窑制瓷的手工业者,你的表弟是一位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而你的舅舅是一位农民,那么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的排序正确的是( )A.朋友-表哥-表弟-舅舅B.朋友-舅舅-表弟-表哥C.舅舅-朋友-表哥-表弟D.朋

4、友-舅舅-表哥-表弟13.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 )A.北宋B.辽C.金D.南宋14.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西汉推进大一统B.唐朝“和同为一家”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D.元朝拓展疆域15.“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你知道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和辽B.北宋和西夏C.南宋和西夏D.南宋和金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秦观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17.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二:绍兴十一年(1141年)双方达成和议: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

6、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除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议和外,宋政府还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了议和?(2)结合材料一、二,请比较一下,两次和议有什么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看法。(3)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如图材料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材料3:“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1)材料2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指的是谁?(2)材料3中的金军为什么会流传这样的说法?岳飞抗金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3)岳飞班师后,宋金议和后局面形成,双方以哪条线作为分界线?(4)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辽、宋、

7、金、西夏时期的政治特点。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分析】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提出和议。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边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稳定,双方互使,贸易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北宋和辽之间的关系,掌握澶渊之盟的影响即可。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

8、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能力。辽国统治者对女真族一贯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女真族人民对辽统治者恨之入骨,所以辽对金战争战争前期是非正义的战争,由于女真人是为民族自卫而战,很快就取得了抗辽的胜利,但后来,金军屡败辽军,且继续进攻,目的在于掠夺土地、人口和财物,这时候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所以选B前期是非正义战争,后期是正义战争。【点评】本题是对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战争性质的考查。4.【答案】B 【解析】【分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故选B。【点评】本题

9、考查契丹国的建立,知道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契丹国的建立。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汴京又称东京,今河南开封,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的社会阶层包括士、农、工、商。但是社会阶层的高低并不能说明生活状况的

10、好坏,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中间力量,是社会的主干。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社会当中存在着各个阶层,当时的阶层包括。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本题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澶渊之盟。8.【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位

11、置在北宋的东北;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据此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9.【答案】D 【解析】【分析】北宋与辽夏金的先后并存,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在这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的汉族政权并立。它们包括先于北宋的辽、以及北宋之后的西夏和金。所以答案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C 【解析】【分析】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灭亡。1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位置在北宋的东北;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据此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12.【答案】D 【解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