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4804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张试卷内容涵盖了本册知识的重难点,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审题、操作和灵活应用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卷中的应用题较难,有一道判断题是折扣问题,超出了本册范围,其中填空题的11题、12题、13题、判断题的2小题,选择题的3、6小题、操作题的2小题稍难。试卷共有六大题:计算、填空、判断、选择、操作、解决问题。二、学生答卷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应考370 人,实考 368人,及格率98.91%,优秀率90.76%,平均分是90.06。从卷面上看,学生的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2、乱涂乱抹现象极少,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此次考试,总体来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稍差。通过阅卷,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牢固。如:填空的第11、12、13小题;判断的第2小题 ;选择的3、6小题;操作题的2小题。这些题目错误率最高,都是在最基础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解答,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是没问题的,就是因为平时对基础知识抓得还没有十分的牢固,导致学生出错。尤其11小题练习过多次,半圆的周长还是忘了加直径;12小题也练了多次,但是问题形式变了学生不认真审题,错的很无语;13小题偏难学生的转化能力太差!2、计算错误失

3、分较多。学生对基本计算能力掌握较好,但因为计算错误不认真而失分的较多。尤其是51/251/2错的较多,分数除法改写成分数乘法都会,但是计算时的太马虎,出现了错误.应用题的解答中也存在计算错误.3、操作题,有关位置与方向问题,出错的较少,减分的原因大多因为图中没有标清角度,极个别的学生方向出现错误.4、解决问题,涉及到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相遇问题穿插按比分配,工程问题和求环形面积问题.考察的都是本册难点问题,学生分析题意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得不好,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出现错误的都是因为不能准确分析题意.1题是扇形统计图,给出一部分求整体,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较难,尤其是最后一个填空,

4、求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少百分之几,在没给出数据的情况下,对于学生来说较难,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求出数据的计算量增大,学生自觉就放弃了,还不能直接利用分率解决.懒是大多数学生失分的主要问题.2题是比较基础的题,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可是给出两个条件,由于单位1的变化,有一部分学生就思维混乱了.3题相遇问题穿插按比分配, 相遇问题不是本册难点,平时接触过,没有作为重点,单作哪种类型都不难,可是结合到一起就给有些学生带来了压力,往往忘了除以时间.4题工程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比较抽象,作为重点练习较多可是这依然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最后问的是完成2/3,有些学生就理解不透了,求完成全部工程还能比较准确的解决,可见

5、学生的审题能力太差,稍作改动有一部分学生就懵了.5题相对来说是解决问题中最简单的一道题,只要记住公式都能解答,可是有些学生在计算上又出现了问题,个别的对一个数的平方掌握不好,有的3.14乘一个数的结果背乱了,也不去检查.三、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基础差,知识缺陷多,难以补救。2、平时太依赖老师,不爱动脑,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完后没能认真检查。 4、学生缺乏上进心,对考试的态度不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想法:1、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2、

6、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3、继续加强口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针对一些学生不会估算,估算能力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运算的准确是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平时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水平;运算的准确要依靠运算方法的合理与简捷,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如数形结合,合理估算等),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只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

7、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准的弊病。4、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学生多读题、多观察、多动脑,抓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多说,不要怕浪费时间。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着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5、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教学中要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的应用意识,学会从实际问题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研究其数量关系或数形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注意抓住生活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普遍性问题,开展讨论、研究,从中提高数学实践能力。6、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重视教学能力的提升。(1)多与其他教师探讨教学方面的问题,经常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取长补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尽管学校杂事比较多,但也应抽出时间多与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2)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分析问题的来源,多做反思,及时改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做到让学生“多说、多做”。同时要注意改正自身一些不好的教学行为,如语速过快、表达不明等问题,让学生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做得准确。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2018年1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