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4765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

2、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

3、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

4、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

5、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答:我国从80年代晚期开始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开设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出版专著等,到目前为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90年代以来,进行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改革试验,成果斐然。97年,何克抗教授提出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98年郑永柏提出:教学处方理论。3、试比较分析加涅与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两种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加涅的ISD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据认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6、他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同时他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在此基础上总结为“九五矩阵”。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包括: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知识是由行为水平(记忆、运用、发现)和内容类型(事实性、概念性、过程性、原理性)构成的两维分类,于是形成10种教学活动成分,梅瑞尔给出每一种教学活动成分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制定教学微策略的依据。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策略有基本呈

7、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这些策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并且针对上述10种教学活动成分,分别有不同的策略组合,构成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处理理论,在上述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梅瑞尔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规定性理论教学处理理论(ITT),其基本思想是“教学算法+教学数据”的课件开发方式。参考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高瑞利),两代ISD在理论的区别表现在:(1)教学设计的对象从教学系统内部要素转向整个教学系统;(2)教学设计中心由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转向以“知识组织策略”为中心;(3)教学设计从微观走向宏观,从教学系统设计走向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

8、计;(4)教学设计从内容的分化到知识、技能的整合。4、试比较分析ID1与ID2的主要缺点。梅瑞尔在他的文章“第二代教学设计”中列出了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九大缺陷:一、ID1的内容分析缺乏整合性,无法理解复杂、动态的现象;二、ID1在知识习得上缺乏举措;三、ID1的课程组织策略极为有限;四、ID1的理论基本上是封闭的系统;五、ID1无法将教学开发的各个阶段整合起来;六、ID1所教授的是零散的碎片,而不是整合性的知识;七、ID1的教学通常是消极的,而非交互性的;八、ID1中的每个呈示都必须从微小的成分中建构起来;九、ID1是劳动密集型的。ID2的缺点: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一、名词解释:1

9、、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2、认知结构变量:奥苏贝尔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三方面特性称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他们是:可利用性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可分辨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的新观念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愈清晰,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稳固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愈稳固,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3、先行组织者与新观念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分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两种)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4、

10、学习风格的分类: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抽象随机沉思型、冲动型5、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学习者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三种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变化。6、学习

11、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期望状态)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内外结合的方法。7、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9、学习目标四要素:Audience对象Behavior行为Condi

12、tion条件Degree标准二、思考题:1、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答:学习者是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之一。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匹配,是决定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2、你认为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对教学设计比较重要?如何获取学习者特征的相关信息?答:教学设计者不可能对学习者的每个心理因素、生理

13、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都进行分析,但是必须了解那些对教学设计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如一、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即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由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具有相对固定的次序,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学习者的年龄而获知其认知发展的大致特征。当然,不同的个体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其认知发展特征也有一些差异,这是需要我们去观察和调查的内容。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学习者起点水平指的是学习者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预备能力分析、一是目标能力分析。通过预测题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可以获得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的基础数据。三、学习者的认知结

14、构变量分析。认知结构变量指的是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于接受新观念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要获得认知结构变量,需要分析、比较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四、学习风格分析。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细心观察、分析、与学习者交谈等方法。五、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观察、交谈、心理测试等方法获得分析数据。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对教学设计有何指导意义?答:在认知结构理论的

15、教学设计原理初探毛景焕李蓓春中,作者认为“丰富的认知结构理论为我们进行科学的教学和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的科学原则。一、教学设计要以利用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二、教学设计要重视环境的设计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四、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和自主的原则五、教学中要进行有关认知结构的专门策略设计的原则4、你认为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有何优缺点?答: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是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的特点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目标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主义者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描述学习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能使得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具有可行性。但是认知主义者却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学习目标,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应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5、试结合一给定的教学单元,编写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章节:第十二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授课班级:初二(6)班课题:生物性状的遗传教学/学习目标: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