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9314753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至八教案设计汇编(word表格版)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2.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3. 积累古诗词春日。教学重点积累朱熹的诗春日。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 )分钟出示:【课件1】(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

2、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2. 学生自由说。3. 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4.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课件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

3、读方法。(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词句段运用(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2.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1) 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2) 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

4、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3) 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4. 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5. 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2) 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1.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

5、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2.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3. 教师检查,指导:(1) 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2) 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日积月累一、指导预习1.自读古诗。要求

6、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春日。(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1.出示:【课件4】“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2.出示:【课件5】“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物。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3.出示:【课件6】“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随意。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天的面

7、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4.出示:【课件7】“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课件8】胜日/寻芳/

8、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来思考根据任务选材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学习,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得出新的认识。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师生共同评价,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同学明确: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时,理由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不含糊其次,不语无伦次。 按照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诗句练习背诵这样的步骤安排

9、对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累。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共有三项内容。“交流平台”的教学,是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了课文故宫博物院和竹节人的阅读任务,然后分别讲了根据阅读任务选用的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认识提高了。“词句段运用”有两段内容,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自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相互评价”的顺序,学生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很容易听懂老师的指导,认识上有了提高,练习卓有成效。

10、“日积月累”栏目要求学生积累朱熹的春日,我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自读预习理解诗句欣赏诗句练习背诵。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背下来了,可谓水到渠成。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日积月累”的教学时间仓促了一些,因为前面部分的教学占用时间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到时间分配的问题。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word表格版)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教学重点1.理解情

11、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教学难点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 )分钟交流平台一、回忆课文,说形象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出示:【课件2】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二、理解形象,学方法

12、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2.出示:【课件3】(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

13、方面说一说。)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3.教师指导: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恨的感情。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面临的危险。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无知,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5.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词语有感情色彩。(板书:词语包含感情色彩)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1.出示:【课件4】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1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板书: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4.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5.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日积月累一、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强调读音:鬓 衰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出示:【课件5】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