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4615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小学软式排球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任课教师:李泰立课次:第1-2次主要教材1.软式排球的起源及发展简介.2.准备姿势:半蹲3.脚步移动:并步、滑步4.学习正面双手垫球课的任务1.使学生对软式排球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初步掌握软式排球的基本技术。2.发展学生力量和耐力素质。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课的部分课的内容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次数心率准备部分10分钟基本部分25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一体委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布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考核内容和要求四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五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六慢跑七健身操1头部运动2肩部运动3四肢运动4全身运动5跳跃运动6整理运动一软式排球运动简介

2、二软式排球的准备姿势1半蹲2稍蹲3全蹲三脚步移动:1并步法:主要用于短距离移动。2滑步法:连续的并步。三学习正面双手垫球1垫球的准备姿势:一般准备姿势2击球手型:叠指法、抱拳法3击球点和击球部位:4垫球的动作要领:插、夹、提教学重点:1击球部位正确。2注意顶肘压腕的动作。一放松活动二小结三布置回收器材四师生再见48拍组织:如图教法:语言法组织:一路纵队,按所示图形行进。教法:教师用口令、手势指挥学生完成练习。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教师镜面示范动作,用口令指挥全班统一完成动作。组织:二列横队教法:讲解法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完整示范法2分解示范法3口令法4纠错法5练习法组织

3、: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语言简洁.2教师分解教学。3学生徒手模仿动作。4学生一人持球于腹前,一人体会垫球动作,教师循环辅导。5学生两人一组,相距5cm,一人抛球,一人垫球。6教师统一纠正错误动作。7学生练习动作。8学生示范法。要求:学习态度端正,保管好器材。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教师示范动作并口令指挥全班集体完成。要求:充分放松。场地器材主楼门前软式排球预计密度%30%35%课次:第3-4次主要教材1.排球专项理论小知识。2.学习正面上手传球。3.复习正面双手垫球。课的任务1.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的动作要领,巩固正面双手垫球技术。2.提高学生的力

4、量、灵敏素质。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无畏的精神。课的部分课的内容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次数心率准备部分10分钟基本部分25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一体委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四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五慢跑六健身操1头部运动2上肢运动3下肢运动4跳跃运动一排球专项理论小知识。二排球的准备姿势及脚步移动。(一)复习准备姿势及脚步移动。(二)学习脚步移动1跨步法:短距离移动中速度最快,多用于防守2交叉步:侧向移动中速度最快,多用于左右移动。三复习正面双手垫球教学重点:身体协调用力。易犯错误:1手臂屈肘,翘腕。2垫击部位不合理。3用力方式不正确。四学习正面上手传球1准备姿势:

5、“三屈、二仰、一稳定”2击球前手型和手指触球部位:手型:半球形手型触球部位:3击球点:4传球的动作要领:教学重点:击球手型一放松活动二小结三布置回收器材四师生再见128拍组织:教法:语言法组织:如图教法:教师领做。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教师镜面示范动作,用口令指挥全班统一完成动作。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语言法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完整示范法2分解示范法3口令法4纠错法5练习法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教师强调动作重点。2分组练习,教师循环辅导。3学生示范法。4对照法。5教师纠错法。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教师完整示范动作。2教师分解教学,强调动

6、作重点。3学生徒手模仿动作。4持球模仿动作练习。5学生原地自抛球练习。6学生原地传抛来的球练习。7教师循环辅导。8统一纠正普遍存在的错误。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教师示范动作并口令指挥全班集体完成。要求:充分放松。场地器材主楼门前软式排球(两人一个)预计密度%30%35%课次:第5-6次主要教材1.软式排球专项理论小知识2.复习正面上手传球、垫球课的任务1使学生熟练掌握垫球、传球技术;初步掌握正面下手发球。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课的部分课的内容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次数心率准备部分10分钟基本部分25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一体委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提出本次课的教

7、学任务和要求四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五慢跑六健身操1头部运动2上肢运动3下肢运动4跳跃运动一软式排球专项理论小知识二软式排球的准备姿势及脚步移动1准备姿势2脚步移动并步法-滑步法-跨步法-交叉步三复习垫球、传球技术1正面双手垫球教学重点:脚步移动与垫球动作相结合。易犯错误:脚步移动不灵活,上身领先于下身垫球2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教学重点:击球手型、击球点正确。易犯错误:1手型不正确。2击球点过高或过低。一整理活动二小结三布置下次课内容四回收器材,师生再见128拍组织:组织:如图教法:教师领做。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教师镜面示范动作,与学生共同完成动作。组织:二列横队教法:语言法组织:二列

8、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教师强调动作重点。2分组练习,教师循环辅导。3学生示范法。4对照法。5教师纠错法。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教师示范动作并口令指挥全班集体完成。要求:充分放松。场地器材主楼门前软式排球(两人一个)预计密度%30%35%课次:第7-8次主要教材1.软式排球专项理论小知识。2.复习正面上手传球、垫球。3.学习正面下手发球。课的任务1使学生熟练掌握垫球、传球技术;初步掌握正面下手发球。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课的部分课的内容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次数心率准备部分10分钟基本部分25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一体委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9、和要求四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五慢跑六健身操1头部运动2上肢运动3下肢运动4跳跃运动一软式排球专项理论小知识二软式排球的准备姿势及脚步移动1准备姿势2脚步移动并步法-滑步法-跨步法-交叉步三复习垫球、传球技术1正面双手垫球教学重点:脚步移动与垫球动作相结合。易犯错误:脚步移动不灵活,上身领先于下身垫球2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教学重点:击球手型、击球点正确。易犯错误:1手型不正确。2击球点过高或过低。四学习正面下手发球1准备姿势:(右手为例)2抛球:3击球:教学重点:1抛球动作。2击球手型。一整理活动二小结三布置下次课内容四回收器材,师生再见128拍组织:组织:如图教法:教师领做。组织:二列横队,体操

10、队形。教法:教师镜面示范动作,与学生共同完成动作。组织:二列横队教法:语言法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教师强调动作重点。2分组练习,教师循环辅导。3学生示范法。4对照法。5教师纠错法。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教师完整示范动作。2教师边讲解边分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3学生徒手模仿练习。4学生抛球练习。5击固定球练习。6不隔网发球练习。(两人一组相距7-8cm)7近距离隔网发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距网5-6cm)8站在端线外过网发球。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教师示范动作并口令指挥全班集体完成。要求:充分放松。场地器材主楼门前软式排球(两人一个)预计密度%30%35%课次:

11、第9-10次主要教材1.复习传球、垫球和发球技术。2.介绍软式排球比赛方法及规则。课的任务1.熟练掌握软式排球的基本技术;了解软式排球比赛方法及规则。2.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课的部分课的内容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次数心率准备部分10分钟基本部分25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一体委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四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五热身操一复习软式排球基本技术(一)正面双手垫球教学重点:1手臂角度对垫球的影响2垫球的效果。易犯错误:脚步移动不灵活,上身领先于下身垫球(二)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教学重点:1身体协调用力。2手指手腕的弹击力。易犯错误:1传球时

12、肘关节外展过大2手指手腕缺乏弹击力。3身体协调用力不好。(三)复习正面下手发球教学重点:1击球点。2身体协调用力。易犯错误:1抛球不好,屈臂击球。2击球点不好,击不准球。二介绍软式排球比赛方法及规则1六人制软式排球球比赛方法及规则2四人制软式排球球比赛方法及规则一整理活动二总结三布置下次课任务四回收器材,师生再见168拍组织: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配合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练习。组织:二列横队,体操队形。教法:1垫击抛来得球。2徒手模仿与垫球相结合动作。3移动垫击抛来得球。4对垫。教法:1徒手模仿练习。2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循环辅导。3学生示范法。4对照法。5教师纠错法。教法:1学生徒手模仿动作。2学生抛球练习。3近距离隔网发球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