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4600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小学科学教师校本培训资料一、填空题。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3、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

2、。5、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6、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和(健康生活)四个方面。7、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8、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10、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

3、学习的(方式)。11、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12、科学知识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13、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14、科学教学应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乡镇中心小学以上要按国家仪器配备目录(一类标准)配备,村级小学也要达到(二类标准)。15、小学科学教学不是一种技术、技能活动,而是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

4、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能力)。16、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17、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18、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从课程性质看,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2、小学科学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关心科技的新进展,故学生必须掌握较深奥的科学知识。()3、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

5、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4、科学结论的形成依赖于观察,故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掉传统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等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紧扣教材、不可超越、不可更改。()6、教师和学生谈话前,最好先拟定一个提纲,进入谈话时,不管怎样都要严格按照提纲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7、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8、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9、科学课程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不要只顾尖子生或差等生。()10、科学探究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11、在评

6、价学生过程中,应重点评价学生在课堂过程是否积极回答问题。()1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13、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而新课程追求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14、教师观察是过程性评价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这里的观察是指教师在科学课上的“察言观色”。()15、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16、广义上的课程资源是指学校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教材。()17、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

7、活动的起始阶段。()18、测验与考试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测验与考试能反映整个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对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19、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0、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否则就不是探究性学习。()三、简答题:低、中、高年级学生观察、实验制作的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低年级: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功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中年级: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

8、验记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高年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参考答案:1)、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请写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以及各部分的要求。(考试时只挑一个部分考)参考答案:科学探究活

9、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2)猜想与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能区分什么是假设和事实。3)制定计划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4)观察、实验、制作观察和实验,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及取证的探究活动。制作动手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或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阅书刊

10、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6)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7)表达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4、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参考答案:(概述什么是交流及特征)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

11、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时注意以下三方面要求:)1)、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提供练习的机会。2)、倾听、尊重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就是“听”,就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听”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学习的技巧。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3)、小声交流小声交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

12、学习环境,避免互相干扰。5、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参考答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1)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2)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3)通过倾听学生

13、,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教师要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6、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总体说小学科学探究与科学家探究

14、的区别)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不能向博士导师指导研究生时所强调和所关注的方面看齐,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能要求过高,当然也不能满足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来说)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

15、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等一系列与科学的本质有关的问题。7、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科学探究活动是以质疑、研究、发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或规律为目的的活动。亲历活动是指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活动。科学活动范围极广,包括科学探究活动,但不局限于科学探究活动,例如还有科学考察活动、科学测量活动和科学创新活动等等。科学探究活动通常要由学生亲身参与、亲自尝试。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要提倡亲历活动,更要提倡科学探究活动,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没有矛盾冲突。8、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参考答案: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叫做“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做长辈的与其天天捕鱼给小辈吃,还不如教会小辈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去自谋其食。我们现在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狂轰滥炸,教师根本不可能把样样东西都学会了、弄通了再去传授给学生。学生必须学会学习,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学生必须学会探究,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科学信息这是现代科学素养的具体表现!但是我们以往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