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4546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小升初修辞手法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小学语文基础复习修辞手法【名言警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识点精讲】知识要点概述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的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知识点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知识点二、常用的修辞方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

2、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可以在描绘一种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作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见下表)带“像”字句子的非比喻用法1.作比较。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2.表猜测。例如:这是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3.表想象。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4.表举例。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例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

3、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例如:(1)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贬义色彩)(2)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都逗乐了。(褒义色彩)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妹妹快活得好像一只林中的小鸟。妹妹和小鸟当然不同类,但有相同点:快活。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例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4、“渴睡人的眼”是大家熟知的,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直接当作人来描写。例如:(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3)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例如:风最讨厌了,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衣襟。然后在旁边大叫,羞!羞!羞!真是气死我了。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能使语言鲜明、形象、生动。一个好的拟人句,一方面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5、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思想、动作、神态等。拟人的特点最是本体事物和人完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而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是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因而,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明喻)啄木鸟成了医生。(暗喻)三、夸张夸张是在表现对事物有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时运用的。它能增强语言的力量,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从而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夸张不

6、等于说大话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1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1)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1)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2)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3超前夸张,即在

7、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四、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了海上的夜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以“时而”构成排比来形象地描写溪流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排比句运用技巧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先后、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加以合理安排。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拼凑词句,牵强附

8、会。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地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五、反问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例如:(1)这是闹着玩的吗?(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例如:(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六、设问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

9、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例如:(1)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3)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设问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七、双关双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双关。双关的运用可以使

10、表达委婉含蓄、幽默风趣而耐人寻味。双关的对联上联: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下联: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此对联“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八、反语反语就是故意说反话,是用一种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反语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耐人寻味。反语的种类有:1表示讽刺的反语。例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用“慈祥”,更突出地表现出老板的吝啬。)2表示亲密、友好感情的反语。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狠心贼”是指丈夫,这里运用反语

11、形象地表现出女人们对自己丈夫的爱。)九、引用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包括以下两种:1直接引用。一般在引用部分的前面或后面说明其出处、来源。例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江大潮的千古名句。2间接引用。一般不说明出处,直接把引文组织到文章中去,使之浑然一体。例如: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使用引号应注意:引用原话一定要使用引号,概述大意就不使用引号。十、对比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方法。例如:(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1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句中通过对两种不同的人的对比,说明两种人的不同生命价值和人们对两种人的不同评价。(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是对同一个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赞扬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准确运用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十一、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失一种修辞方法。根据对偶上句和下旬在意思上的联系,对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

13、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偶句借助对称的形式与和谐的音节,能使表达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十二、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1连续反复。例如:(1)湖水不停地拍打着石岸,一遍,一遍,又一遍,那声音宛如一支是雄壮而优美的乐曲,时而令人感动,时而令人沉思。(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间隔反复。例如:漫画上画着一位厂长,有

14、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了,他无动于衷;一会儿又告诉他产品大量积压了,他无动于衷;又有人告诉他厂房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有人又告诉他局长来检查了,他便立即活动起来。反复用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抒情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在结构上,间隔反复起到承上启下、划段分层的作用。反复不是重复反复是一种修辞,起增强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而重复是一种语病,大家要区分清楚。十三、借代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代替。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事物特征代替本体事物。例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

15、政权。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4.形象代本体。例如:车上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足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运用借代时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经典例题:1、为了增强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对下列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2)牛奶香浓,丝般感受。(3)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4)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A.反问对偶夸张对比B双关对比拟人对偶C.反问比喻夸张对比D双关比喻拟人对偶【完成本题,首先要较好地掌握修辞知识,其次要根据广告词的表达特点,结合每种修辞方法的要求逐一分析。第(1)句中的“联想”除了本义之外,还指“联想”这种品牌的商品,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第(2)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第(3)句把春天当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