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4432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64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第一单元夏庄小学 四年级语文(上) 主备人:纪付洽单元名称:自然奇观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观潮一文中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由远面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讲述了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鸟的天堂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作者以多

2、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正确书写27个生字及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景观”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我们要通过本单

3、元的学习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3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27个生字,正确读写27个生字及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引导他们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单元教学难点: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单元教学关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4、,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相关资料。学生:按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单元预习提纲:导语: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美丽的大自然,在本单元我们 进 步要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本单元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略读课文 、 及“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课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是 因为 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单元实践活动: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

5、资料。单元教学课时划分:观潮 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2课时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2课时语文园地一 6课时1 观潮(总第1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4.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重难点:1.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2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课文重点:课文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3、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说一说大潮由远及近的景象,再说一说自己见过

6、的壮丽景象。教学准备:1.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导语:你去过钱塘江吗?见过钱塘江大潮吗?相信你读了课文一定 进 步会被它的神奇感到惊讶!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观潮 盐官镇 笼罩 蒙蒙 薄雾 屹立 若隐若现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沸腾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依旧 恢复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3.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薄 号4.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5.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写在课本上)若隐若现 人声鼎沸 沸腾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6.

7、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作者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2)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并一边做标注写一些这些句子好在哪里。8. 通过各种途径了钱塘江大潮。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二、预习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漫天卷地、横贯江面、齐头并进、 奔腾、宽阔、笼罩、薄雾、沸腾、恢复、依旧指名读、男女比赛读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并思考:课

8、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写钱塘江大潮的。三、精读感悟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介绍潮的形成时,根据课文中“越往东越宽”画图加以解释,易于学生理解)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4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帮学生理清思路及写作顺序,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钱塘大潮写形象、具体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学生朗读欠佳,需多多练习5

9、.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

10、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理解“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出示句子:“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7齐读课文。说说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请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条理地表达清楚,

11、听的同学要注意倾听,以表示对该同学的尊重。)五、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词:潮、笼、罩、蒙、薄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教师范写并示范:(指导学生端正坐姿、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寸、一拳)“薄”字应注意是上下结构,注意观察。(“蒙”字应注意秃宝盖下面是两横注:学生书写中出错较多)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限时作业:一、听写。 进 步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薄雾(b bo) 薄饼(b bo) 号叫(ho ho)号角(ho ho)三、结合课文解释词语:若隐若现: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根据课文填空:(1)作者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2)过了一会,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 ),人群又( )起来。(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 );那声音如同( ),好像( )颤动起来。附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1 观潮 潮来时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