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4420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单元教学计划第1单元题目:认识图形(二)课标与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

2、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法与学法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课时计划5课时单元教学计划第2单元题目: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三维目标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

4、单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教法与学法尝试应用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课时计划13课时单元教学计划第3单元题目:分类与整理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

5、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三维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

6、中体会分类的意义。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课时计划2课时单元教学计划第4单元题目: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三维目标、能够正确的数出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以内的数。、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

7、相应的减法。、结合具体事物,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教法与学法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课时计划9课时单元教学计划第5单元题目:认识人民币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

8、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三维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9、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法与学法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几角。(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课时计划4课时单元教学计划第6单元题目: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

10、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三维目标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2)两位数加一位数(

11、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师:讨论学生:合作探究课时计划17课时单元教学计划第7单元题目:找规律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三维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单元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法与学法这一单元的排列规律,仅限于简单的: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规律就可以了,重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意识,而不是在于难度。课时计划5课时【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