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4320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备课一、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目标:1、 认识WORD中的表格,掌握WORD表格常用的知识,能正确制作课程表。2、 学习设计“我的作业本”、“个人通讯录”、“制作月历”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WORD中表格的能力3、 学习用Word和“画图”相结合来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 通过学习和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二、 本册教材分析(包括重点、难点):本册是小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的第三册,适用于小学五年级的教学。本册共15课,其中心内容是WORD中表格的学习和应用,最后二课结合了“画图”程序。本册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三大块。

2、第1课至第7课教材始终围绕着制作一张课程表的过程,把WORD中表格的一些常用的知识点通过完成课程表(表格)的过程渗透在其中,通过学习和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第8课至第10课是WORD中表格的综合应用,通过完成四个各具特色且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学到一些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力图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WORD中表格的能力。第11课至第15课分别应用Word以及Word和“画图”相结合来完成几个作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三、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双基”、智力和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接受能力不一样,同样在同一个班级里也有

3、差异:有的学生参加过电脑培训,而且家里有计算机,可以每天上机,而有的学生本身素质较差,家里也没有计算机,靠每周最多20分钟的上机时间(因每两、三人一台),自然就拉开距离了。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计算机课,但每一位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都非常感兴趣,都非常喜欢上计算机课,上课时基本能认真听讲,上机操作时基本能保持安静,遵守计算机房的规则,听从教师的指挥。由于是新教学,与原教材有所冲突,学生没有学过WORD,所以要补这一部分知识。这学期要在以前的基础上通过抓“40分钟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四、 学有困难的学生情况分析:总的来看,每班都有几个学有困难的学生,操作

4、动手能力弱,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没有兴趣。从客观原因上来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是两人一台计算机,每周每人最多只20分钟的上机操作时间,对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操作时间太少,过了一个星期都忘了,导致其对操作计算机没有兴趣。从主观上来看,个别学生本身素质不行,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弱所致。这学期对于这些学有困难的学生,首先从时间上给以保证,再在操作时加强辅导,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操作练习,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五、 提高教学质量的打算:1、 认真钻研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2、 子解、摸透学生的心理个性,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运用

5、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互帮到助的良好学风,发挥学生的内动力。3、 精讲多练,充分给予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增加趣味性的操作,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4、 备课坚持“五有五备”: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等。上课坚持“五为五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等。5、 充分利用兴趣课时间,给个别尖子生提供上机操作时间和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六、 教学进度:第二周:(9.29.8)始业教育(复习及机房规则)第二周:(9.99.15)第1课初识表格第三周:(9.169.22)第2课制作表格第四周:(

6、9.239.29)第3课插入行和列第六周:(10.710.13)第4课删除行与列第七周:(10.1410.20)第5课调整表格第八周:(10.2110.27)第6课文字的修饰第九周:(10.2811.3)第7课漂亮的课程表第十周:(11.411.10)机动第十一周:(11.1111.17)第8课我的作业本第十二周:(11.1811.24)第9课个人通讯录第十三周:(11.2512.1)第10课制作月历第十四周:(12.212.8)第11课画自己的胸牌第十K五周:(12.912.15)第12课让胸牌更漂亮第十六周:(12.1612.22)第13课换个方法设计胸牌第十七周:(12.2312.29)

7、第14课让word和画图联手(一)第十八周:(12.301.4)第15课让word和画图联手(二)第十九周:(1.41.10)复习考试第二十周:(1.111.16)复习考试第一课初识表格一、教学目标1通过表格实例,让学生知道表格的组成。2熟悉Word工作环境,光标的定位和文字处理。二、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表格的作用和表格的组成。七、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表格中的插入点的控制。四、教学准备教师机与学生机;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仪;课件练习准备(多种表格的欣赏及习题准备)。八、 教学过程一、 引入复习上学期的知识点。重点回顾Word中相关知识,引出Word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表格。学生开机并打开

8、Word二、新课1表格的作用表格可以简洁清楚的表述相关的内容。各类表格的欣赏。2表格的组成在表格中把竖的称为“列”,横的称为“行”。表格中的任意一个都被称为一个“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的最小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文字、数据等资料。学生回答表格中几行几列的单元格的内容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一单元格并单击鼠标时,光标就会出现在此单元格的回车符前面,这时光标所在的点称为“插入点”。用光标键也可以控制插入点。操作示范完成练习1打开练习1文档,在表格中空的单元格中输入一些合适的文字“表名”用来简单指明表格的用途、内容、类型等。表名可放在表格的上方。操作示范完成练习2根据输入的文字内容加上合适的表名。三、小

9、结师生相互交流六、课后随笔:第二课制作表格一、教学目标1掌握表格的3种制作方法:利用快捷按钮制表、用菜单命令制表、手动绘制表格。2能熟练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本课重点难点是学习表格的制作。二、教学重点三种制表的方法三、教学难点:由于三种制表的方法在一节课中同时出现,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四、教学准备教师机与学生机;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仪;练习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表格,了解表格的功能。今天我们学习表格的制作。二、正课1介绍用快捷按钮制表的方法;步骤:(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在按钮下方出现一张模拟表格。(2)按住鼠标左键拖曳,当达到你所需的表格时松开鼠标左键,

10、一张表格就出现了。2学生练习用快捷按钮制表的方法。学生完成练习1:制作一张“3行5列”和“7行8列”的表格;3用菜单命令制表:(1)用鼠标单击菜单栏上的“表格”菜单项。(2)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选项,并在其子菜单中单击“表格”。出现“插入表格”对话框。(3)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列数”、“行数”文本框中输入数值,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一张表格。学生完成练习2:制作出8行6列和2行7列的表格4用手动绘制表格:选择“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徒手画一张表格,用“擦除”按钮还可以擦除我们不要的表格线。同学们,用上你们的聪明才智,赶快动手试一试吧,从中你会

11、学到很多有用的方法!如果由于自己的疏忽,表格的行列数发生了错误,且已经单击了“确定”按钮,此时请不要慌乱,马上试试“撤消”按钮,就能“化险为夷”。学生完成练习3:制作出6行8列5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学生完成练习4:你想为自己或好朋友制作一张课程表吗?请赶快动手制作一张如表2.2所示的课程表。三、小结师生相互交流六、课后随笔:第三课插入行与列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插入行、插入列的方法来修改自己的表格。2、能通过比较操作,区分插入行、插入列各自的两种选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方案。3、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修改表格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区分插入行、列各自的两种选项。三、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

12、选择插入行、列的方式。四、课前准备:练习用表。五、教学过程:一、启发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平时做事情难免会出错,制作表格也一样,也会由于自己的疏忽或表格内容的改变,需要对表格的行、列进行修改。”2、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3、插入行与列二、教学新课插入行。1、 观察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2345A“该表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B“应该怎么办?”2、教师演示。A单击第6行中的任意一个单元格,把插入点移到这一行中。B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菜单栏的“表格”菜单项上单击。C指向其中的“插入”选项。D在“插入”子菜单中选择“行(在下方)”选项。3、学生练习。(模仿操作)4、尝试练习。“刚才我

13、们用的是行(在下方)选项,如果我们选择行(在上方)选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5、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两种选项有什么不同的效果?”6、尝试练习:“请你在第2行和第3行之间插入一行,你会怎样操作?为什么可以这样操作?”(注意:第2行不能与标有“2”的那行混淆在一起。)7、反馈,校对。插入列。1、出示表格。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12345“这张表格符合我们的需要吗?应怎样补救?”2、学生观察并回答:(插入行)3、布置任务:学过插入行的方法后,相信插入列就不难了,请大家尝试练习,并为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4、反馈,教师校对。(注意:让学生讲出2种不同的方法。)5、小结插入列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光标停

14、留的位置。)三、巩固练习。1、比赛:将前一表格快速修改成下表,并说说自己的方法。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上午123下午45672、 教师汇总,并总结。四、总结新课。六、课后随笔:第四课删除行与列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删除行、删除列的方法来修改自己的表格,学会删除整张表格。2、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并、拆分单元格。3、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修改表格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学会删除行、删除列。三、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合并、拆分单元格。四、课前准备:练习用表。五、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揭示课题:1、 观察下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上午123下午4567A 与我们平时所用的课程表相比,该表是否符合我们的需要?B如果需要修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