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4138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读书》教学案完美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读书教学案课题:忆读书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主备人:陈文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三、课前预习1、读。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文中圈记应积累的词语。2、做。(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笸箩 ( ) 天罡( ) 地煞( )聊斋 ( ) 消遣( )(2)解释下列词语。悬念:挂念

2、,惦记。 无聊:精神没有寄托。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无病而呻:没有病而发出痛苦的声音。比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风花雪月:原指文学中描写的四种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3)填空。冰心,(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她的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她的散文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代表作有寄小读者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元末明初)(朝代)的(施耐庵)(人名)写的水浒传;(元末明初)(朝代)的(罗贯中)(人名)写的三国演义;(明 代)(朝代)的(吴

3、承恩)(人名)写的西游记;(清 代)(朝代)的(曹雪芹)(人名)写的红楼梦。(4)回答下列问题。“倒拔杨柳”的好汉是谁?,他是哪部书中的人物?你还知道这本书的其他故事吗? 鲁智深 水浒传 拳打镇关西、野猪林救林冲、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智劫生辰纲、风雪山神庙等“宴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你能具体说说这个故事吗? 刘备、关羽、张飞 东汉末年,朝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

4、,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3、看。(1)作者简介(附录1)(2)本文涉及的几部名著简介。(附录2)(3) 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附录3)(4)水浒传中的小故事。(附录4)(5)、本课涉汲的词(附录5)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打一物)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

5、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让我们从她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2、板书:忆读书(解题)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很有必要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关于作者你有哪些了解啊?(学生交流)2、诵读活动。师: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十九岁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她之所以能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快到文章中去看看她想要告诉什么吧。(1)教师范读师:(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思考读一边思考:冰心奶奶读书的最深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

6、好书”这句话的意思。)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看书上的哪些内容说明了这些见解,我们的见解是否也具备了大家风范。分小组讨论,在书上勾画出内容要点。3、讨论交流。(1)、(读书好)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认为读书好的句子吗,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点拔: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

7、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总的说来,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能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多读书)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读了哪些书吗?(喜欢读哪些书,不喜欢读哪些书)点拔:喜欢的;三

8、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古典诗词、外国小说、现代文艺作品不喜欢的:荡寇志精忠说岳封神榜冰心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3)(读好书)冰心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请从文中找出来。明确: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对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就“从脑中抹去”,对那些“带

9、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会“心动神移,不能自已”。(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请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4、课堂小结。本单元我们所学的四篇课文都将是叙事性的记叙文。对于这一类文体,我们要弄清它的六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另外,初中阶段,对于这一类文体,它的文章结构一般是总分式,总分式有三种,即总分总;总分;分总。那么你能区分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是属于哪一种

10、结构吗?5、精练反馈。(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明确: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明确:写出“我”对书的热爱和惦念。 我决定咬了牙 明确:写出“我”看书的决心之大 (3)“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明确: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6、拓展延伸。学生回忆,小组讨论:你是否热爱阅读呢?

11、能不能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你所阅读过的、印象深刻的好书呢?总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让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7、课后作业请查找资料,搜集几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至少两条)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好:有助于写作,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

12、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第二课时中考链接:中考考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必须阅读、了解以下12本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威尼斯商人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想讨一本书,完成下列题目。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方先生和他刚相识的申女士。共进午餐后,申女士接受了方先生的邀请,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

13、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书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女士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有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脚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女士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搞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送走申女士后,方先生满腹心事。不久后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决定:“阿伟,送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