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119681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P105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的社会规范思想李亚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和“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孔子所要求的“克己”是人的心理素质的修养,是一种把“礼”的制度和规范等通过个人修养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的过程。“仁”则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在抽象的“仁”的概念下,孔子还提出低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忠恕”,还可详细解释为“恭、宽、信、敏、惠”。孔子通过“仁”把行动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进行

2、提升和完善。孔子要求恢复周礼,是为了寻求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周礼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所以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周礼的相关规范制度把每一个个体的人都纳入并统摄于这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内,使他们受其引领、指导、熏陶,并最终形成一种有上有下、尊卑森严、各有其位、各司其责的社会秩序,以便达成一种和谐有序的有机社会。孔子把制度化的事物经过“克己复礼”而成为人们自觉自愿去追寻和坚持的思想精神,这和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文化自觉”有些微相似之处,他们都主张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使伦理规范与个人修养及内在的心理需求融为一体。 “仁者爱人”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

3、系时应该彼此相爱。孔子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同情,谁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做到了“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重人道的政治伦理哲学的核心,孔子并不是要用政治的各种制度或规范来约束社会伦理关系,而是要用伦理来建构政治关系,即在于人的政治教化方面,从而使“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实质达到和谐的统一。 “克己复礼”与“爱人”都是属于伦理道德的领域范畴,只不过“克己复礼”强调的是修身,是人的内在方面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而“爱人”则是外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道德原则和法则。修身与“爱人”的关系是:修身是“爱人”的基础和前提,是必要条件,只有修身才能“爱人”,而“爱人”则是修身

4、的必然结果。这种修身、“爱人”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自觉性就是人的本质,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 孔子有关“仁”的思想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保守主要表现在他并没有完全突破周礼的旧有形式,认为只有“克己复礼”这种符合周礼所肯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够叫作“仁”。并且他还特别强调要贯彻实行宗法制,积极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原则,认为孝悌是“仁”之本。“爱人”则是它积极的一面,“爱人”表现了对于一般人民的重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亲”及人,由“爱有差等”而“泛爱众”。由“亲亲”而“仁民”,孔子以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为基础,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一种既有严格等级秩序又具有某种博

5、爱的人道主义关系。“博爱”或“泛爱众”作为弟子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最高理想,这一系列思想都顺应了当时奴隶解放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中国东盟博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礼”和“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B孔子提倡了“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进而周礼得到完善,在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C孔子“仁”和“爱人”的思想,均有积极与保守的方面,“爱人”表现了对一般人民的重视,理想境界为“仁民”。D“克己复礼”与“爱人”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爱人”是“克己复礼”

6、的基础与前提,两者均是伦理道德范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根据原文第二段“而周礼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所以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B项系因果倒置。C.“孔子仁和爱人的思想,均有积极与保守的方面”错。根据第五段“孔子有关仁的思想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积极合理的一面”“爱人则是它积极的一面”可知。D.“爱人是克己复礼的基础与前提”有误,根据第四段可知“克己复礼”(修身)是“爱人”的基础与前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将孔子的思想体系分为“礼”和“仁”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

7、”和费孝通倡导的“文化自觉”本质上是相通的。C第三段中作者向读者阐述了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并强调政治教化以及审美教化。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克己复礼”和“爱人”的内在联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并强调政治教化以及审美教化”错。“审美教化”系无中生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仁”的概念范围内,还提出“忠恕”的道德规范思想,具体内容:恭、宽、信、敏、惠。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提升和完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B“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重人道的政治伦理哲学的核心,是用伦理道德来构建人的政治关系,并不是通过政治

8、的各种制度和规范来约束社会伦理关系。C修身与“爱人”两者密不可分,只有修身才能“爱人”,而“爱人”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人的本质是修身、“爱人”的内在联系和自觉性,即“仁”的思想。D孔子“仁”的思想并没有完全突破周礼的旧有形式,他强调通过“克己复礼”,贯彻实行宗法制,积极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原则,他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第二段第一句,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寻求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二、古代诗文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45题。(11分)入黄溪闻猿唐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江上闻猿唐雍裕之枫岸月

9、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注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4请简要赏析入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5分)答:答案触景生情(以哀景写哀情):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引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解析赏析诗句,要先明白作者的写作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的内容来说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作者看到了溪路的曲折,听

10、到了猿的哀鸣,这其中既有视听上的艺术特色,也有触景生情的手法,既有苦闷也有悲凉的感情。5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须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凸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须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解析结合诗歌注释以及诗歌内容,可看出两首诗明显有不同愁思

11、,柳诗是贬谪之后所作,还有诗句中的“孤臣泪已尽”,可知柳诗写的应贬谪之愁;而雍诗是进士不第后,飘零四方时所作,还有诗句中的“猿啼旅惊梦”,可知雍诗应是羁旅之愁。第二问愁思的浓重程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瑊,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瑊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

12、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

13、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注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

14、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元和”为时间状语,且“愈所书已非自出”为完整句子,所以“元和”前面要断开,排除A项和B项。“者”是助词,“请条示甚谬误者”是指“请朝廷逐条指出明显错误的地方”,因此“者”后要断开,排除D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扈狩,

15、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察。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义。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中的“扈狩”是路泌跟随唐德宗到梁州避难的委婉说法。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会盟,被吐蕃人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时,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