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11321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高考真题精选 全国卷真题调研12014全国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1926年的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们都标榜“爱国”“爱民”“民权”等民主进步思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潮流

2、,因此选C项。材料仅涉及一些人宣传、认同民主思想,不能说明各界思想“趋同”,排除A项;当时的蒋介石是革命力量的代表而非“军阀”,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看,地方军阀并非真心拥护三民主义,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地方卷真题借鉴22016北京高考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 B C D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干中交代的时间不符,故

3、错误;第一则广告只是纯粹的贫血病的药品广告,第二则广告敏感地利用了时局变化,将药品的强身功效与共和的强国功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扩大产品营销,故正确;商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将产品与社会政治形势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证明了这种形势的存在与发展,故正确;材料表明这是药品广告,不是革命本身的宣传,尤其第二幅图是在1911年11月刊登的,此时武昌起义已经发生,故错误。C项正确。32015上海高考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民报 时务报 B民报 天演论C天演论 时务报

4、 D海国图志 天演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故A项正确。42015江苏高考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A解析“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A项正确。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

5、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已有十余年,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排除C项。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邓小平已经逝世,与“邓小平说”不符,排除D项。52014广东高考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

6、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联的做法,允许资本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进行,而题干中思想表明毛泽东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A正确。毛泽东肯定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排除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62014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7、”答案C解析“以俄为师”即联俄,动员民众发动革命;“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即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苏维埃制度)。由此可知,C项正确;A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是孙中山吸取欧美教训得出的,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孙中山不主张“推动土地革命”,D项错误。7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

8、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中“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完全曲解了孙中山的意图,D项表述本身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82013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解题要注意歌谣中“革命”“剪掉辫子”“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等关键信息。革

9、命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排除A项;C、D两项民族区域自治、反对帝国主义无从体现,排除;歌谣的意思是汉族要剪掉辫子,闹革命,摆脱鞑子的统治,实现独立,体现的正是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故本题选B项。92016浙江高考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

10、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阅读材料,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答案侧重: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

11、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侧重: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扼要阐述即可,侧重,可以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角度进行扼要阐述;侧重,可以从其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吸取西方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等角度作扼要阐述。10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

12、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答案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态度: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解析第一小问“文章”,从“农民在乡里造反”

13、“我初到长沙时”“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可知材料内容是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长沙活动,故材料应出自当时毛泽东的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小问“态度”,从材料“中层以上社会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可知毛泽东批判的错误理论是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第三小问“认识”,从材料“一切革命同志须知重要因素”,可知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112014北京高考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

14、色的成果?答案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解析“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