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110500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知识学习教学教育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次教案)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材解读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草原的乐趣。第二部分(第二至第第五自然段),写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热情欢迎与款待。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蒙古族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二层(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第三层(第五自然段),写活动结束,大家依依惜别。草原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景美、人美、文美,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一个“美”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说说草

2、原的“美”体现在哪(风光美、人情美);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风光美与人情美的段落,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走入文本,感受草原的美。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关键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以及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等让学生品读感悟,从而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教学人情美这部分时,我也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我还在“读”字上下功夫,让学生读有兴趣,读有层次

3、,读有指导,从而在读中感受草原的美。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2、 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教学难点: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2.体会第2自然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跟随作者老舍到草原去初步领略到了

4、草原的美,现在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草原的美的?(根据学生回答简单板书:风光美、人情美)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风光美的?哪些段落是描写人情美的? 3、今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去领略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过度: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1.自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2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

5、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相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

6、一曲?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句子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句子四:“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

7、: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3.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4、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

8、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层。 1.过度:“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这是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又看到的美丽景色) 2.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

9、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四、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

10、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五、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迎接。学生自读第二自然的第二层,思考:(1) 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

11、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草原的风光美,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 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而草原人民的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的场景更令人难以忘怀,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蒙古包体会那种令人难忘的场景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熟读课文,自学后面的几个自然段。 板书: 15.草原 风光美 热情迎接 美 人情美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草原第二

12、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景美、人美、文美,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针对本次我们语文组的教研主题“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的理论,我先从理解内容入手,让学生说说草原的“美”体现在哪(风光美、人情美);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风光美与人情美的段落,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走入文本,感受草原的美。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关键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等词以及句子:“那

13、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等同时还结合图片让学生观赏,再品读感悟、理解、,从而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以上就是我这节课感到满意的地方。但由于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够好,加上自己对电脑操作得不够熟练,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去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时也不到位,板书时不够及时,没能与学生说时同步进行,提问的面也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等,不足的地方可真不少呀。总之,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上好一节课可真不是一件简单

14、的事啊,课前备课,了解学生学情,在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少了哪一环节都不行,要全面把握才行呀。从这节课也可以看得出自己的课堂还很不成熟,但我会通过总结经验,取他人之常补自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走向成熟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 草原教学设计 老舍先生 蒙汉两族 碧草 云际 鄂温克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

15、生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二、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 17、草原 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骏马 渲染 勾勒 襟飘带舞 拘束 羞涩 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