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07918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儿童在成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能完成任务的水平与儿童现实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学前教育:广义上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狭义上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儿童观: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 教育观: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教师观:指对教

2、师的看法、态度。体格:是指人体外表可观察或测量个体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和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等。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智能:也称智力或智慧,它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能:也称智力或智慧,它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发展基本的就是智能的发展,传统的智能测验并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智能水平, 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的功能性领域组成的,并提出了八种不同的智能:言语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3、动作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博物智能。社会性:是人得一种心理行为特征,它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表现其他社会行为时的心理行为特征。社会行为:是指依社会情境而转移的个体行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有表情、姿态、言语、活动等。 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其区别在于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否有利。 社会性交往: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了交流认识经验和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同情心:是对于他人的不幸或困难所持的关心、爱护的态度,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羞愧感:是一种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他

4、人(身体、情感)或规范造成了伤害或违背后 所产生的负罪感,这是一种以自己的行为、观点、人格为对象的道德情感活动。遗传决定论:认为智能发展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高尔顿和高达德分别进行的名人研究和谱系研究是遗传决定论中两个较为典型的研究。环境决定论:这是一种与遗传决定论相对立的学说,强调环境在智能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特性以及自身与他人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自我认知:幼儿的自我认识是指幼儿对自身的特点,特征的认识,这种特点和特征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诸方面。自我控制:简称自控,指不受外

5、界因素的影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自尊心:自尊心是指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同情心:是对于他人的不幸或困难所持的关心、爱护的态度,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分享:是一种与他人共同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利他行为,也是与人相处过程中很重要的技能。合作: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两个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有意损害他人身心的行为。攻击性行为不是亲社会行为。人际关系:指当一个人在某一环境中对他人的活动加以注意或参与其中时所获得的与他人的关系。学前课程:是一个所指较广的概念,它涉及学前教育机构(正规的及非正规的

6、)以及机构以外的学前非机构教育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 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或指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在我国也称分科教育课程,它是一种与经验主义(进步主义)课程相对立的课程。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其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结果,强调外部的影响是形成人的行为的重要原因,故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方式(条件发射、 强化、消退等)加以塑造和改变,这也就是儿童达到发展目的的原理反应。综合课程:是80年代初回归我国幼儿园的一种课程。 它是我国长期

7、的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课程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与当代世界人文学科尤其是教育科学最新成就相结合的产物。学前教育活动:广义:幼儿园由儿童参与的一切活动都对儿童具有影响作用,都可称为教育活动。狭义:专指由教师专门设计、组织和倡导的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专门活动。游戏:这是一种基本(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由儿童的内在需要引发的愉快的活动,它对儿童具有特殊的价值。学前儿童游戏:广义就是儿童“玩”的各种活动, 狭义是指幼儿园中教师设计、提供或引导儿童自发进行的“玩”的活动,如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等。角色游戏:也称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幼儿自己创造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典型的、有特色的游戏。结构游戏:也称建筑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幼儿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们总是与智能因素紧密相关的。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游戏: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充分反映了幼儿的自主性。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