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风险防控应注意“五要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06118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誉风险防控应注意“五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誉风险防控应注意“五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誉风险防控应注意“五要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誉风险防控应注意“五要点”在银行日常工作中,因服务不佳、对客户投诉处理不妥、对新闻媒体曝光处理不力等原因导致的声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直接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为此,笔者建议,须做好以下五点:注重提高基层员工的认识。一直以来,基层员工比较重视操作风险防范,上级行也有较为明确的规章制度对操作风险防范工作进行规范。相比之下,员工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则比较淡薄。因此,笔者建议各级行在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普及声誉风险防控知识,使员工牢固树立“舆情无小事”观念,提高防控声誉风险的能力。做好声誉风险排查。声誉风险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关联性等特点,认真排查风险隐患至关重要。在日

2、常服务、理财产品亏损、业务收费等环节都暗藏着声誉风险,一旦发生,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各级行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定期对声誉风险事件进行认真排查,尽量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理性面对声誉风险。发生声誉风险后,银行如果采用“辩护或否认”的对抗态度推卸责任,往往会招致客户更强烈的对抗。因此,银行除对客户诉求迅速做出响应、采取有效对策、避免危机扩散或进一步升级外,不妨转变理念和态度,将接受投诉和批评看作与客户、公众沟通的“黄金机会”,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补救工作,以真诚赢得客户的理解和信任。注重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舆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反映、第一时间跟进,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抢占信息制高点,把握主动权。此外,还应提高舆情监控的敏感度和预见性,避免信息披露失误和新闻宣传言过其实。落实问责制度。银行要切实落实首问负责制,要求员工能对客户投诉、咨询、业务办理、服务建议等事项做到迅速响应。严格执行宣传纪律和保密制度,厘清责任,对违反规定、失职渎职造成重大风险,或风险发生后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致使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