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0556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讲座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贵州省习水县金州实验小学胡建军(本稿与同名的幻灯片配合使用)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在这过程中说得不当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一、用生活中素材帮助我们进行教学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身边的素材进行教学。幻灯1、间隔我们的教学条件各不相同,如果有多媒体的支撑,我们能够用生动的动画、精美的图片带领学生轻松学习。但现在的大多数教室的设备,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年代,于是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帮助我们教学的素材尤其重要。一位老师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里的植树问

2、题时,他伸出两个指头,问大家:“这表示数字几?”孩子们都说二,再伸出三个手指,大家都说三。老师再伸出三个手指问大家:“那大家说说这两个手指间有多少个空”,学生说有两个。这位老师这时告诉告诉学生:“这里的手指间的“空”,在我们数学的植树问题里,是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间隔”。现在,我让几名同学上来扮演树,我们来看看有多少间隔”。在这个教学片段里,这位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就是借助老师自己的手进行启发,再让几名学生进行演示,就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间隔的意义,整个过程显得轻松且有趣,教学效果也明显。2、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缺角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还有一位教五年级的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时,他感觉到物

3、体的表面积、体积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他就找来两样教具进行讲解。在教学表面积时,他拆开一个墨水瓶的盒子进行讲解,在引导计算体积时,他则带来了一堆粉笔盒,他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明确,我们这是一个正方体,长和宽都是一分米,那么,也就是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是一立方厘米;然后堆出一个长方形,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是几个粉笔盒,体积是多少,也就是依据观察填写41页的表格;幻灯第三步,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体积=长G宽G高”的结论,完成教学目标。幻灯有这样一道题:“长方体长宽高都扩大两倍时,体积扩大()倍”,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往往会填成2或者4,怎么处理呢?有的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4、幻灯:根据V1=abcV2=2aG2bG2c=8abc这两个式子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但是另一个老师的做法更直观,他两出一些粉笔盒引导学生亲自摆:(示范)这是一个长方体,他的长宽高分别是abc,我们来堆另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扩大二倍,宽扩大二倍,高也扩大二倍,我们来看体积与前一个长方体比较,扩大了多少倍。上面这两老师都充分地利用了我们教室里现在的东西,轻松地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内容。所以,我们的身边不乏教具,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当我们用发现的目光去看身边的事物时,就会看到教具,它也许是一支粉笔,也许是一块木板,也许是向个玻璃杯,只不过,几个玻璃杯是在老师自己的家里,带到学校来不太方便。幻灯在进行四则运

5、算的教学时,有位老师遇到难题了,他虽然根据教师用书上的提示,在学生开始接触四则运算时先标出运算顺序,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有一天,他在黑板上写出尊老爱幼这个词,他说:“尊老是放在前面的,先有尊老,才有爱幼,我们的亲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兄弟姐妹,我们有东西都要先想到分给爷爷奶奶,然后是爸爸妈妈,最后才是兄弟姐妹。而在运算符号的大家庭中,括号就是爷爷妈妈,我们要先算括号,而乘除则是爸爸妈妈,我们第二步就是算乘除了,最后才是兄弟姐妹,也就是加减了,大家说,大家说,运算符号一家,爷爷奶奶是谁,爸爸妈妈是谁,是兄弟姐妹谁。”接下来,他又以考一考的方式让孩子们复述了几遍他们对应的关系,再进行

6、练习。后来的情况说明,他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基本没有再在运算顺序上出错的孩子了。二、 用好教师教学用书我们在备课时,教案是最常用的,但教师教学用书在很多方面却更胜一筹。幻灯他没有直接提出我们备课手册里要的东西,但只要花上那么一点功夫,对我们的备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表格形成知识系统教师教学用书有哪些方面好呢,我认为,他的第一个好是每单元前面的知识结构图(表)大家看这样一个表:幻灯这个表是教师用书四年级下册第16页里对第一单元知识(四则运算)的安排。我们通过这个表可以轻松地看出,这个单元有6个例题,分别有6个知识点第一二个知识点是同级运算,第三四个知识点是两级运算,而这四个知识点也都是通过

7、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呈现,我们还可以得到其它信息。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张表格。幻灯教师用书里大多数单元不是有表格就是有结构图,这个结构图或结构表,把我们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及呈现方式都给浓缩进来了,如果我们在进入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前,都花上那么几分钟看看,就能够让我们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我们在教学中调整我们的教学进度,也能让我们在对学生的引导中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认识传递给他们。2、“教学建议”指导我们灵活采用教法教师用书除了知识结构表可以看之外,第二个看点就是“教学建议”。幻灯,我们怎样进行教学呢?教师用书上是这么建议的。这些教学建议提示我们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让与生活相联系编出问

8、题、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等,非常实用理念前卫。在看教学建议时,我们还注意到这里多次用到“可以”一词,给了我们多种方案进行选择。这些建议不像教案一样,已经把方法固定化,比如教案上常提到的使用多媒体,我们却因条件的限制做不到,以教案作为自己的指导的话,不太适用。所以,我的认识是:“教学建议”可以指导我们灵活采用教法3、“教学建议”进行练习指导教学建议的第二个作用,体现在对如何提示我们进行练习指导。大家来看这样的一张幻灯,这同样是四年级下的内容,练习二的内容。幻灯如何进行练习指导呢?教师用书是这样说的:大家都知道,要上好课,首先得备好课,而有的老师的备课,就停留在抄教案上,从而忽略了教师用书的作用,

9、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备课中,多看看教师用书。三、三维目标说了许多教师用书的好处,但是我发现教师用书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在三维目标上进行阐述。而三维目标是我们新教材的独创,是否实现三维目标成了一堂好课的永恒标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三维目标的实现。大家知道,“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把知识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很显然并没有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当然也没有轻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相对而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仍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十分

10、重要的常规性教学任务,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仍然是教师钻研教材和预设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教学如果不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正确地对学习作出判断,从而也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自身价值的分析。其次,过程和方法被首次列为课程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过程和方法虽然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因为“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如果说,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机械练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探索

11、,学生就如同被剪开了茧的蝴蝶,虽然省去了痛苦的挣扎,但却失去了练壮翅膀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飞翔”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成为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附属的。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和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自信心,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无疑在有效实现三维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立意义,而且与其他数学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起着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理性

12、精神等作用。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四、 用好课本上的主题图、插图提出课本是我们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依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在我们人教版的课本中,有个独创,那就是有丰富的主题图和插图。幻灯我的第三个建议是,我们要用好课本上的主题图和插图。幻灯这些主题图有什么特征呢,我看有两个,那就是图数并茂、多幅连贯。就拿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来讲,(图、数、故事)1、 创设情景幻灯因此,在用好图方面,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也一定喜欢骑自行车吧。李叔叔这段时间正好有个假期,他准备骑着他喜爱的自行车去旅行,

13、他途中有不少的问题呢,我们来帮他解答可以吗。”然后:“同学们,要帮助李叔叔解决问题,我们可得认真看图啊,你们在看图中发现了什么,大家先和同桌说说,一会儿老师可要问问大家”。孩子们的兴趣也就因此而起来。2、 让学生自提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幻灯我提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利用插图让学生自提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看了图后,可以就根据图中的问题,自已编一道应用题。比如(例1例2)3、 便于复习和进入新课,使学生获取知识连贯。幻灯我提的第三个感受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主题图和插图进行复习并进入新课的教学。在谈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例题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例题是让我

14、们明白加法交换律,第二个命题介为了明白加法结合律,而第三个命题是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综合运用。在进行第二课时时,我们可以对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知道李叔叔第一天走了多少公里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在计算这一天的路时,我们掌握了什么运算规律呢,”“接下来的几天,他分别走了多少路呢,”“你能不能给编一个应用题呢,”这些提问不但复习了前一天的知识,还顺势引出了当堂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梳理,使学生获得的知道连贯、系统。4、 合理改变。幻灯应本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理念,我认为在运用主题图和插图时,我们应该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设计。当我们认为教材中的主题

15、图不适合于学生学习或难于制作课件时,可以重新选择素材进行合理改编。只要改编后的内容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都是成功的、有效的。有位老师就谈到了一个例子,课本上有一个题,是对超市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而对于在边远山区的孩子而言,他们所见到的商品就很少,对于奶茶和烘鞋器等东西从没见过,他们也就无法进行分类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幻灯在我们四年级“分数”这一单元中,就有这样一个图,要求我们的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而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想要得到米尺进行测量是不容易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用手里的小尺子,去测量课本和本子,甚至两指头的最大跨度。这样

16、比我们凭空地说用米尺来测量有什么结果要好得多。五、让学生参与到探索过程中来幻灯我的第五个建议是:让学生参与到探索过程中来,前面我们提到,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为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所以显得很重要。幻灯有的专家甚至提出了这样的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精彩”“得到方法就等开拥有未来”,幻灯其依据是“听过的,我们会忘记,看过的,我们会有痕迹,亲自做过的,我们会永远记忆”,1、剪纸这里有几个例子。在教学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位老师让孩子们回去剪三张纸条,分别是0.1米、0.10米和0.100米,还要写上具体的数字。第二天一上课,他让孩子们拿出来这三张根纸条,有个学生就大声说这三张纸条一样长,于是这位老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理解了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