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0552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2018小学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花城版小学三年级教案上册第1课爱我老师爱我学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教学目标二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有相同和不同,能独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全作进行表演。教学目标三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编创歌曲的动作,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教学目标四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他们对喊劳动号子中的“嘿哟”和“嘿哟嗬”两种节拍的感受,

2、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这是一首优美的三拍子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为AABB。歌词将学生比作鲜花、老师比作雨露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教教学设计1、可将第7页“动脑筋”栏目中的第2、3、4题作为学业习新歌的导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师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打算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等并请每位同学说一句献给老师的话。2、为了让学生先熟悉歌曲旋律在学唱歌词前可将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做、画、想、诵的活动过程中聆听和熟悉歌曲旋律。如1听音乐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动2听音乐即兴为老师画一张教师节的贺卡或做一朵红花3听音乐完成第三

3、页“想想”栏目的要求感受歌曲中音乐的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案第一幅4在歌曲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具体方法能跟录音完整听唱、听录音轻声默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听唱法,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等等。4、学会歌曲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强弱弱”的规律尝试用跺脚和拍手、拍脚、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拍手跺脚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如可尝试将拍手变拍腿或拍肩等。5、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如演唱、动作表演、节奏乐器伴奏、画画、朗诵歌词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6、开一个庆祝教师节联欢会组织

4、学生将这首深情歌曲和自制的贺卡、红花献给敬爱的老师们。二学唱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是继第3册学过的娃哈哈以后又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歌词中“亚克西”是新疆语“好”的意思歌词中唱道学校、老师和同学都“亚克西”表达了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爱之情教材在新学年学校开学和教师节来临之际学习这首歌曲具有积极的意义。歌曲娃哈哈运用的是节奏旋律显得活泼我们的学校亚克西中的“亚克西”运用的是节奏旋律增添了风趣。歌曲共轭点个乐句结构为ababc歌曲的旋律以变化重复的手法为主每乐句都有一个休止符更增添了歌曲的幽默和风趣。教法设计请学生夸夸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级和我们

5、的同学,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师、爱班和爱友之情再导入新课。先复习歌曲娃哈哈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节奏特点可以按节奏拍一拍可以按节奏说人名如李小红、王大明等等也可以按节奏唱音阶如111、222、333。请学生聆听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中“亚克西”这三个字的节奏特点为照上面的方法也按节奏拍一拍、说人名、唱音阶等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特点。学生用听唱学歌曲建议按以以下步骤采用听唱法先跟着歌曲边做节拍练习边听熟歌曲拍手拍腿2合着歌曲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注意节奏要读准,休止符要表现出来。3边渡到教师与学生做对接句的演唱“亚克西”三字无全部由学生唱其它歌词由老师唱唱熟后再交换

6、。要注意节奏和休止符百本歌的难点只有唱准了方可表现出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5、歌曲学会后可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新疆的人文知识结合听到的歌词内容画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还可以在音乐中让同学们互相合作,每人用旧历纸为自己折一顶新疆帽。通过对新疆人文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正确把握新疆歌曲的风格。6、歌曲熟练掌握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让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带领大家学一学教材上的“基本舞步”或运用在歌曲娃哈哈中学会的新疆舞的基本动作边唱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边表演,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可以有的跳、有的唱、有的拍节奏、有的用打击乐器参与伴奏等等。也可每种方

7、法分到小组里完成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和合作。使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引而不发表演活.动任务具体而明确的基础上井然有序地按小组表演到全班共同合作的过程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活动注意避免讨论和合作流于表面形式上的活动。7、按教材第5页要求自选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为歌曲伴奏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第二课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啰嗦教学内容:欣赏快乐的啰嗦学习目标: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

8、赏快乐的啰嗦、导言: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用那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更是用那动人的音乐来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而成的彝族弹拨乐快乐的啰嗦。请同学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细心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表现了怎样一种场景?、初听:(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好,就让我们一同领略用如此炙热的音乐语言来倾吐心声的民族,有着怎样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同学们通过彝族人网查找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资料。(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教师播放快乐的啰嗦)、学

9、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a.、节日: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多媒体播放火把节盛况)b、民歌:叙事歌、山歌、情歌、儿歌。(学生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c、舞蹈:阿细跳月、打拽舞、烟盒舞。(舞蹈队学生演示基本舞步)d.乐器:巴乌、唢呐、月琴等30余种。(一学生用琵琶演奏快乐的啰嗦)4、复听:我们在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这首快乐的啰嗦,同时分辨一下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学生用手指数表示(听的过程中用身体表现音乐。)5、分段听:a、教师出示主旋律,学生学唱,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b、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

10、式感受变化。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d、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乐段:三、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课让我们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第三课大海啊,故乡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知识目标:1、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能准确拍击海浪的节奏并运用到

11、歌曲中生动地演唱。能力目标: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表达歌曲情感。教学难点:海浪的节奏:|教具准备:音乐课件、钢琴。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等。(二)学唱歌曲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2、配乐朗诵歌词,初步理解歌曲内涵。3、复听音乐教师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学生随伴奏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

12、,降低学习难度)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乐谱,感受歌曲带给的情感共鸣。1)旋律:歌曲中出现那些音符和记号?有什么作用?2)节奏: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深入体验歌曲3)重复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出现,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更进一步,使情感得到升华。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这份深情。4)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重点唱高潮部分。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学生:象大海的波浪。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领唱和齐

13、唱)6、艺术处理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三)表现创造:教师:在音乐学习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以集体的智慧来为这首歌添上精彩的一笔。分两种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朗诵和演唱,并谈各自感受。四、拓展延伸五、教师总结六、音乐声中走出教室。牧童之歌教学目标: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教学重点: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

14、歌。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GGG.G|GGG.G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1、谈话导入:(听娃哈哈音乐跳进教室)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谁知道现在

15、播放的歌曲是由哪个地方的音乐改编而来的?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新疆呢?生畅所欲言:新疆风景如画,特产丰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真是个小百科!瞧你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你能不能来表演一下?你真行!)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牧童之歌伴奏(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你所看到的新疆?(生: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二节奏练习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天山去走一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GGG.G|GGG.G|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出示PPT师:原来是小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