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05308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二(上)教学进度周次日期内容及课时备注一9.29.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3课时二9.99.1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3课时三9.169.20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4课时四9.239.30表内乘法 (一) 4课时五10.110.8国庆节中秋放假六10.910.13表内乘法(一) 4课时七10.1610.20表内乘法(一) 4课时八10.2310.27表内乘法(一) 1课时 表内除法(一) 3课时九10.3011.3表内除法(一) 3课时十11.611.10表内除法(一) 3课时 厘米和米 1课时十一11

2、.1311.17厘米和米 4课时十二11.2011.24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4课时十三11.2712.1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4课时十四12.412.8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3课时十X五12.1112.15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3课时十六12.1812.22观察物体 2课时十七12.2512.29期末复习 4课时十八12.301.3十九1.61.10二十1.131.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XX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编写的。于20XX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

3、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

4、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

5、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方面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

6、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四)情感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

7、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

8、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一) 13课时表内除法(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观察物体 2课时期末复习 4课时五、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51名学生,男生居多,小朋友们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特别是班上的洪逸、林义煊、梁涵曦等同

9、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尚不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本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如今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将子女交给父母、岳父母看管的比比皆是。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一片空白。这样,给学校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除了要上好课,更应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

10、科中,及时走访,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的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2、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80的同学课堂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

11、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

12、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232、9+4-6 16-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