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04520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A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萝卜的故事教学目标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

2、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

3、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第五幅图画是灌溉。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沦:“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15总结。家庭作业从种植到收获教学目

4、标:1 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的规律。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

5、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2解决问题讨论。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沦。3、教师讲解。4、教师小结。家庭作业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第二课时1导人。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

6、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通过探究知道:(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

7、的环境中生长,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8、(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布置家庭作业。妞妞的困惑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

9、我们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帮助学生通过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大然、无污染、公害标志的农产品。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

10、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第一课时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人。2、布置任务。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3小组准备。可以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4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讲解活动。按照上次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

11、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信的旅行教学目标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

12、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人。“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请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在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

13、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的感性认识。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5请学生将

14、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布置家庭作业。绿衣使者教学目标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人。“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2、 班讨论。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

15、片和说明文字。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3、个人制作。“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4、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5、家庭作业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