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

上传人:李****8 文档编号:93096711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六篇)(篇一)火车驶来父亲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仅有的一次与火车近距离接触,也只是远远望着火车从他的目光中驶过,从他的记忆中驶过。在父亲的印象中,火车在远方,远到父亲用六十三年时间也没能真正走进它。在父亲的老家,许多像父亲一样的乡亲都觉得,坐火车只是一个梦想。1980年8月,我上大学时第一次坐火车。我清楚记得在一个叫南甸的小镇,我用一元八角钱买了一张火车票。我看着检票员在长方形的硬纸板打上一个圆圆的孔,看着人流把我挤上绿皮的车厢,坐了两个半小时,抵达求学的城市本溪。那是我生活中第一次与铁轨相见。至今我仍珍藏着那张留着一份缺口的硬

2、板车票,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份重要见证。此后,我多次从小站走过,小站的长椅于岁月中,待一个个游人匆匆而过,待一辆辆南北东西的车匆匆而过。我是一只鸟,在小站的片刻栖落只是为了积攒精力,以便抖动着翅膀,向远处的目标,向远处的理想飞去。那个时候,每次回家我要坐两个多小时的火车,下车之后换几个小时的汽车,还要步行二十五里的山路,才能到家。妈妈带着哥哥到本溪,这是妈妈第一次进城,也是哥哥第一次进城。1985年,妈妈与哥哥来参加我的婚礼。我和妻子特意带着妈妈坐火车去沈阳看看。那是妈妈第一次坐火车,她有一种质朴的兴奋。很久之后,她在村里还在和老姐妹讲述她坐火车的感受,讲述沈阳。有了坐火车来去的经历,沈阳对于

3、妈妈就是具体的、生动的,这已足够。那也是哥哥第一次坐火车。哥哥离开故乡出去打工,他坐着火车离开故乡。哥哥一直在修建高铁的工地,他的工作就是挖坑打桩,为延伸的线路提供支撑。哥哥走过许多地方,哥哥走过的地方高铁开通,哥哥一直追赶着自己的梦想,也伴随着中国高铁发展的脚步。尽管那时故乡仍没有火车站,火车却走进故乡人的生活,走进故乡人的生命之中。一年年把村庄里的人们,像不同的种子,种在不同的省,不同的市,不同的县,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工厂许多年之后,故乡的许多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许多以前认为很朴素的东西变得珍贵了,山与水、蓝天与白云,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成了构架故乡新生活的钢。2019年,故乡通火车。

4、*年开始修建的铁路,在2019年的春天画上句号。火车在桓仁县的百里峻岭之间穿行。与以前不同的是,火车更多时候把人们从远方带到这里,不同省、不同市的人,把故乡人种在村庄的生活叫做风景。从故乡穿行而过的火车,像是一枚针,把故乡的美丽缝在一起,把故乡与外面的世界缝在一起。在故乡这本翻开的书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是一次抒情,每一棵庄稼的舒展都是一次 抒情,而横卧在山岭之间的铁轨仿佛是一枚书签此页的精彩,应要细细读。(篇二)求学记过了年,锁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爹一直没有说让他上学。看着邻居宝贵身上他娘做的新书包,锁孩别提多羡慕了。这天,锁孩给娘说:“娘,我想上学。”娘摸着锁孩的头,没作声。娘也是没办法

5、。正是家里困难的时候,怎么办?锁孩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家里没有人帮忙干活怎么行?晚上,孩子们已经睡了。娘在院子里跟爹商量:要不,让锁孩上学吧?爹点点头,把旱烟袋子放下,眼睛看向远方。爹小时候也想上学,可是家里穷,一直未能如愿。现在,就是再难,也要让孩子读书。第二天一早,锁孩知道自己可以上学了,脸立刻笑成一朵盛开的花儿,早饭后,锁孩跟着爹来到村里的小学。那时,村里只有一间大教室,只有一位老师,大大小小的孩子坐在不同的位置。锁孩怯怯的躲在爹身后,不敢出声。老师热情地向他们走过来,对锁孩爹说“欢迎孩子来上学!您有事就去忙吧。”边说边用他温暖的手拉着锁孩坐到第一排。锁孩偷偷扭脸看爹时,爹已经走

6、了。锁孩看看桌子,是枣红色的长条桌,再看看四周,墙壁是石头砌的,上面有两个大大的窗户,和自己家的泥皮窑洞不同,这里更长,更大,更亮堂。这就是学校吗?锁孩用小手摸着老师刚发的课本,心里真的好开心。每天回家,锁孩都要把老师的教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因为高兴,他总是找着活帮娘干,一边干活一边复习,等到一切收拾停当,就在煤油灯下练习写字。他想:我比宝贵开始的晚,一定不能落后。时间转眼到了夏天,期末考试时,锁孩考了第一名,还带回一张奖状呢!好景不长,锁孩上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爹身体不好,他要挑起生活的担子。老师和村长觉得可惜,就来家里拜访,希望锁孩能继续上学,可是,看到锁孩家实际情况之后,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7、。锁孩接过爹手中的锄头,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有一天,村里通知,县里的黄金冶炼厂要招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锁孩去报名了,不料竟因此改变了命运。虽说那时候工人的工资不高,但是比起农民还是好一些,锁孩高高兴兴地报到了。入厂考核顺利通过之后,锁孩被安排在化验科当化验员。因为年轻好学,又有师傅手把手地教,锁孩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但好胜心强的他并不满足,还报名上夜校,来填补自己的求学空白。在这里,他有意外的收获认识了招娣。招娣,一个让人初见就难忘的人,一个爱问问题的人,一个不服输的“拼命三娘”。这个女孩进入锁孩视野后,渐渐填满他的心,让他惦念,让他忧愁。这一年年终,锁孩和招娣同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据

8、说,在技术比武时,两人不分伯仲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向招娣表白,问招娣愿不愿意接纳他。招娣红着脸点了点头。两个有志向有追求的人走到了一起。1980年,锁孩的宝贝出生了,他给这个女孩取名“金凤”,希望她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在托儿所呆了3年后,金凤开始上幼儿园、小学。锁孩主动承担起接送金凤的任务。第一天送金凤上学时,锁孩就已经注意到了:幼儿园和小学相邻,幼儿园是三层楼,小学是四层楼。听说,这个小学已经超过1000人了,看来,计划生育还是很有必要的。锁孩自言自语,如果每个班都超过60人,老师管理难度也不小。呀,再这么发展下去,一个班就比我当年“全校”的人数多了。转念一想,不对,过去怎么能和现在比呢?

9、不论是校舍还是师资力量,不论是书本资料还是各项活动,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锁孩笑笑,继续上班了。不知是先天性格的缘故,还是优良基因的关系,还是家庭教育的影响,金凤打小就表现突出,俨然是“别人家孩子”的模板。只有金凤知道,父母的耐心陪伴与全力支持是她进步的不竭动力。金凤被市里的重点中学录取了!虽说在意料之中,但好事让人精神爽!听说只要考上这所学校,就是一只脚迈进了大学。金凤高兴,锁孩、招娣都高兴!开学时,锁孩和招娣一早就把金凤送到学校,他们都想一睹这所名校的风采。只见大门正上方悬挂着“xx高中欢迎您”的横幅,校门两边插着很多彩旗。走进去,还有很多带着红帽子的学生做志愿服务,这种热情让人感觉每个毛孔

10、都熨帖的很。办完手续后,他们交待金凤说:“好好学习,周末回家注意安全。”金凤点着头,鼻子酸酸的,第一次离开父母,真有点不舍得。金凤知道,从今天开始,不仅要学习独立生活,还要学习适应新环境在学霸的世界里求生存!为了让自己安心,假期里,金凤已经预习了高一的全部知识,把自己不懂的部分做了笔记。开学前,她还买了几本学习资料,准备给自己开开小灶。啊!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目标向前冲!走进教室,金凤看到了崭新的桌椅,看到了最新的投影仪,显示的幕布在黑板旁边,像是微型电影屏幕,一个60人的教室能看得很清晰。金凤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时光飞逝,转眼高考在即。金凤早有了自己的志向,只是还要得到父

11、母的允许。趁着放假,她向父母提出,自己想报考师范学外语专业,将来还要回到家乡,叫更多的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锁孩说:“你不想到大千世界闯一闯?”金凤坚定地说:“爸,您无意中讲您小时候的求学经历,一直深深刻在我心上,我要帮助更多的家乡孩子”锁孩点头答应了,眼里闪着泪光。四年的大学生活,金凤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见识了外面的世界,领略了电视机里没有发现的精彩。她带着满腔热情回到了母校,回到了当年那所人人仰望的高中。她要用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家乡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出去,让更多人去外面的世界拼搏,让更多人体验命运的华丽转身站在操场,仰望天空,金凤想,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求学的孩子

12、们会有哪些变化呢?家乡会有怎样的变化?祖国会有怎样的变化?(篇三)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想,而是当时全中国人共同的梦想。连课本上都写有振奋人心的时间节点:*年。那个时候,*年,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遥远啊!我们常常掰着指头算着,到*年时,我们有多大,四个现代化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能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那真是一段美丽而幸福的时光,我们盼望着快快长大,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向往。语文老师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让我们写一篇作文,展望一下20年后的生活。我们一个个文辞激扬,热血沸腾:“长大后,我要为实现四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有一首歌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准确传

13、达了当时全国人民共同的憧憬和向往:“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为了这一天,年轻的朋友们都有了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时至今日,当重新唱起这首歌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青年身上洋溢的那种奋发图强的火热激情,依然会被他们投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所打动。*年悄然来到了。当年豪情满怀的青年,都已经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我国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都实现了重大突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的梦想也在腾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14、复兴的中国梦。这些年,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中,我们的目标始终坚定,我们的脚步始终在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的中学地理课本上,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南水北调的彩色图片。图片下方的文字告诉我:这是一个酝酿很久的国家梦想。那时候,我还是一个耽于幻想的中学生。看着图片上血管一样的三条红线,我天真地想,如果中线工程哪天破土动工了,我一定要到现场看一看。*年7月,我到南阳邓州去看望一位同学。车子途经一个施工工地的时候,因为堵车,我就从车上下来透透气。放眼望去,一条十分宽阔的壕沟正在开挖,机

15、声隆隆,数不清的民工在挥汗如雨。出于好奇,我向离我较近的一个民工打探。民工自豪地介绍说,这是南水北调的引水渠。没想到我竟到了令我神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施工现场。那天,我在渠边站了很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年12月的一天,我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河南卫视正在直播南水北调的试水画面。屏幕里,陶岔渠首大坝的闸门徐徐开启了,清澈澄碧的丹江水喷涌而出,汩汩奔流,向着遥远的北国澎湃前行。至此,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其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艰苦施工,无数人用青春、热血、智慧和汗水浇筑而成的南水北调梦,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渠行千里,水润大地。豫

16、、冀、京、津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喝上了水质优良的丹江水。*年,我参加了一项水资源调查,实地踏访了南水北调的几个标志性工程烟波浩渺的水源库区、蔚然壮观的长渠大坝,“河上飞河”的沙河渡槽、“江河相遇”的穿黄工程。这些高难度的水利项目,每一个都给我的心灵带来了经久不息的震撼。一泓清流,流淌着中原儿女满满的家国情怀。40年前,水在我的老家很紧缺。从我记事起,村里的饮水就主要靠两眼水井。这两眼井,都属于泉眼井,出水量不大,远不能满足村民的饮水需求。没办法,大家只好排队取水,谓之“等水”。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家里急等用水,那就得到邻村杨家沟“借水”,或者到更远的老周沟拉水。到老周沟拉水,得套上牛车,单程就有三里地。老周沟原是一处山泉,因为人迹罕至,泉水积聚成潭。不过,那里山高路陡,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