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大学发展史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9249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大学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A版】大学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8A版】大学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8A版】大学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8A版】大学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A版】大学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大学发展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曾经在高中时代,大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如象牙塔一般,它纯洁典雅,高贵神圣,是喧嚣尘世间的一块净土。不知道刚进入大学的你是否也曾这般认为。“象牙”象征着洁白、高贵、神圣、坚韧的品质。“塔”则具有宗教性和神秘性的文化内涵。作为大学的一种象征,它提醒人们,大学是以探求高深知识或学术为根基的地方,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大学看做象牙塔就有永恒的意义。然而,大学存在于社会之中,做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在发展,大学的精神、理念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几个世纪前的牛津、剑桥们主要致力于对高深学问的探讨和对真理的追求,而远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

2、不理俗物,因而被称为“象牙塔”,那么今天的大学已经超越了“象牙塔”,它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轴心机构。最早现代意义上的上的大学是被欧洲各地大学视为建校样板的三所“母大学”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这些大学可以说都是在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的需要中产生的萨莱诺大学的产生是因为十字军东征时在萨莱诺聚集大量的医生,博洛尼亚大学的产生是由于博洛尼亚作为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出于对法律人才的渴望,只有巴黎大学可算是当时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大学的产生为黑暗的中世纪带来了光明。当时的大学崇尚世界精神,欧洲的学者们追求真理、周游列国,大学荟萃这各地的大师,大学

3、还造就了许多划时代的英雄人物,是他们掀起了宣告中世纪结束的文艺复兴运动。所以甚至可以说,大学为中世纪这个黑暗时代留下了唯一一道为后人称道的光芒。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也如此。中世纪的大学很快就被统治君主或教皇所控制而逐渐走向衰落。哲学屈躬成了神学的奴婢,而大学也成了教会的灰姑娘。但大学并没有因此而夭折,可能从大学诞生的那天就注定它的光芒无法掩盖。大学之所以发展成现在的大学,必须感谢四位大学发展史上的巨人,他们所提出的大学理念代表着大学发展的轨迹,了解了他们,也就了解大学发展的脉络。这四位巨人分别是英国的纽曼,德国的洪堡,美国的弗莱克斯纳和科尔。下面介绍四位巨人的观点。纽曼是牛

4、津大学的毕业生所以纽曼的大学理念反映了英国大学传统的精髓,以及他所处时代牛津大学的教学情况,他的大学理念主要有三点:首先大学是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知识和智力相互联系,大学生应具有将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从而看成一个整体的联想能力。所以大学不将课程局限于特定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整天的知识。其次大学的认务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其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哲学、有修养的绅士。智力培养的目的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很好的进行推理,能掌握真理。这种培养不是通过一种直接和简单的观察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共同应运和心理训练才能最终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这种训练就是博雅教育。所

5、以这种教育并非是为了某一特定的或偶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某种特定的职业,而是为了智力而训练智力。这是与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相对的,但比专业教育更有用。英国被称为培养绅士的国度,与其大学教育有这密切的联系。其实这种博雅教育理念在现代的中国的本科教育中仍然盛行着。这种教育的优点在与,他培养的人并不一定马上能成为一名法学家、一名律师、一名演说家、一名政治家、一名工程师、一名医生、或一名地质学家,但能培养一种思考、推理、比较、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之处于一种智力状态,即只要稍加熟悉便能从事相应的不限于本专业的职业。纽曼提出的第三个理念也影响至今。他提出的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

6、格调。他认为大学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当一群年轻人,具有年轻人特有的敏锐、心胸开阔、善于观察、富有创造性等的特点,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育他们,他们也能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擦出许多智慧的火花。而且学者们云集大学,为了创造和谐的学术环境走到了一起,学会了相互公平竞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形成了一种纯洁清澈、自由公平、充满智慧的思想空气,学生也呼吸着这种空气。也许这是大学最令人向往之处,也是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之多的伟人的最重要的一点。而这也是业已离开校园的人最怀念的地方。当然从历史发展看,纽曼的有些观点,如将大学仅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不和适宜的。所以接下来的几位教育学家又有所补充。洪

7、堡的大学理念也有三条:一是大学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学术自由,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不恰当的干扰,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防止各种社会上的弊病流行于大学。所以学者与教授处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彼岸,科学上的自由、精神上的内心上自由,正是这种彼岸的自由。这种自由能为国家保存一支校正力量,以便能去校正那些在政治和社会上形成了优势力量的东西,并能将这个社会引到一个绝对健康的方向上去。二是大学的教学与科学的探求的统一性。这里所说的科学是纯科学,即哲学。纯科学不追求任何自身之外的目标,只进行纯知识、纯学理的探求。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为科学而共处,自由地进行各种学术上的探求。大学教师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师,学生也非真

8、正的学生;学生已在进行研究,教师不过是引到和帮助学生进行研究。三是学与术的分家。大学是从事纯科学研究的机构其目的在于满足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他说:当科学似乎多少忘记生活时,它常常才会为生活带来至善的福祉。这里所说的术,主要指应用性、专业性、职业性的学科或技术。洪堡认为这类的研究不应在大学进行,而应在应用型或者技术型的高等专门学校中进行。洪堡的大学理念应该就是当代研究型大学的雏形,事实上依次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布莱斯那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带来了德国科学的繁荣和辉煌。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民族像德意志民族那样为全人类造就了如此之多的荣誉世界的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如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

9、采、费尔巴哈文学家歌德、席勒,经济学家马克思,数学家高斯,物理学家赫兹、爱因斯坦,化学家李比锡、瓦尔堡,等等。19世纪德国大学赢得了世界大学模式的荣誉,一个美国或者英国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去德国大学留学一段时间,师从某一位著名学者,他受的教育就会被认为是不全面的。如果说洪堡开创了研究型大学的先河,那么真正把研究型大学理念转换为实际行动的是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而毕业于此的弗莱克斯纳更对此进行了理论的提升。他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大学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弗莱克斯纳的观念从以前的大学独立于社会之外逐渐融入社会。大学像其他的机构一样是编织在社会网之中,而不是超然于社会之外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且

10、它应是时代的表现。时代是根植与过去的,大学为了保存前人积淀的文化成果,必然具有一定的保持性,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往往不够迅速,甚至有时被视为落后。这便是大学的可贵之处。大学应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认为,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大学应当引导社会的合理需要,引导社会的发展,以保证人类免于错误和荒谬。第二大学是特殊的研究组织。弗莱克斯纳认为,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大学的主要认为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学者和科学家应该主要关注四大目标:知识和思想的保存,知识和思想的解释,寻求真理,训练青年学生成为将来

11、继起的工作者。大学必须产生思想家、研究人员、发明家,教师和学生,他们需要去探索人类生活的现实并努力去理解他们。大家应该庇荫科学家、思想家使他们免于俗务的烦扰,在最适宜的环境中,专心致至去研究各种物理的、社会的、美学的现象,去继续研究各种有关的事物。弗莱克斯纳的大学就如有知识分子垄断的工业城镇,或者说,在这种现代大学里研究机构的成分占了较大的份额。在弗莱克斯纳看来,大学即使教学的机构,更是研究的机构。他反对大学为社会服务和进行职业教育。弗莱克斯纳的主要贡献在与进一步深化了大学的研究职能,更近一步强化了研究的自由空气,使得研究走向深入化和高层化。从一上的介绍的一些大学理念来看,好像都在有意无意强调

12、大学与社会的距离,从纽曼的博雅教育并非是为着一个特定的目标的,到洪堡的大学应就有学术的独立性和相对自由,再到弗莱克斯纳的大学不是社会变化的温度计。这一点好想与现代的大学并不是很一致。是的这正是我要介绍的最后一位教育学家,科尔的大学理念。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科学和教育被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大学也更多的和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此时的大学已不在是纽曼式的学术回廊,也不是弗莱克斯纳的研究有机体,而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新型的机构。这种新型机构的功能更加全面,更加实际。科尔的大学理念正代表了这种新需要。他的大学理念明显地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科尔认为大学是多元化的巨型大学。他在无法用Univ

13、ersity言尽大学之意时,自创新词,用Multivesity(Multi复杂多元之意)言之。它就像五光十色、魅力无穷的大都市,有若干个社群本科生社群、研究生社群人文主义社群、社会科学家社群与自然科学家社群、一切非学术人员社群管理者社群,甚至牵涉历届校友、议员、农场主、实业家。与传统大学相比,巨型大学有若干个灵魂和多种目的,包括服服帖帖地、几乎是奴隶般地服务于社会,但有时也批判社会甚至不留情面。大学就想一架机器,一架由管理条例共同维系和由金钱赋予动力的机器,部件的增减对整体无多大影响,甚至不为人所注意。教学越来越不是中心了,而研究则越来越重要。教师队伍分化为三重结构:专门从事研究的人员,专门从事教学的人员,即从事研究有从事教学的人员。师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的进入学校,自由选择课程和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角色教师普遍有一种不受行政部门或同事支配的独立意识。以上就是对大学发展史的简短介绍【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