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09167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材汇总材料(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2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创设引入】用P10图片导入,长度测量的必要性,只靠感官判断不准确。学习内容一:长度的测量

2、阅读课本P10至P13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测长度和测时间工具的名称,长度和时间的主单位。【自学检测】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单位及符号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认识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对照P11图1.11写出刻度尺和三角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的量程是15_cm,分度值是1_mm,三角尺的量程是7_cm,分度值

3、是1_mm。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即“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着刻度线(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3测量比赛:各组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看谁测得又快又准(利用刻度尺课件练

4、习读数)。测量对象长度宽度课本作业本二:身体上的“尺”1你了解自己吗?你的“一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长度是多少?你的大拇指“指甲宽度”又是多少?2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当作“刻度尺”来估测物体长度?结合P15第二题,估测自己的身高。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单位换算方法步骤: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化简计算。2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

5、分度值的下一位。零刻度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A12.56 cm12.56102m0.1256 mB12.56 cm12.56 cm102m0.1256 mC12.56 cm12.56102 m0.1256 mD12.56 cm12.56102cm0.1256 m【即时练习】1你用的刻度尺量程是10_cm,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_mm。2在下列测量数值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身高17.2dm;学生课桌的长度0.6m。3如下左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

6、木块长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_mm,所测木块的长度是3.50cm。4P15第1题(如上右图所示),硬币的直径是_cm,你还能想到其它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吗?学习内容二:时间的测量和测量误差阅读课本P4内容,细读测量错误和误差的不同。【自学检测】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2现代生活中我们常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3受测量工具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总有”或“没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灭。【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时间的测量1古代人测量时间有哪些方法?古代人计时工具:日晷、沙

7、漏、漏壶(图片)2学生分组练习停表使用(停表课件)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的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_次/分钟二:误差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每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同,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导致测量出现误差?误差能完全消灭吗?测量总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测量工具自身制造时的精密度不够会造成误差,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测量工具的精密度。并且测量时还要估计,总会有一些误差。所以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尽量减小。【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

8、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在最后的结果确定时,还须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同一把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测得数据的准确值应相等,计算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据,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才接近真实值。【即时练习】1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_,分度值是_;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_,分度值_。图中记录的时间是_。2一位同学用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21 cm、10.23 cm、10.11 cm、10.24 cm、10.22 cm,这些

9、数据中,错误的是10.11_cm;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10.22cm.;这位同学所用刻度的分度值为1_mm。【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12运动的描述【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创设引入】欣赏:形形色色的运动。学习内容:运动的描述阅读课本P16至P17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10、记住机械运动的定义。【自学检测】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如一位同学从自己的座位走到黑板前,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机械运动分析课本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根据已有的知识,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没有(“有”或”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结论: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二:参照物场景重现: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一

11、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相反方向开去了。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1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_(“运动”或“静止”)的。2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_(“运动”或“静止”)的。3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_(“运动”或“静止”)的。可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分析

12、回答下述问题:两个看起来都运动的物体,彼此看来也一定是运动的吗?不一定,如果两物体相对原来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彼此看起来就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原来的运动情况不一样,彼此看来就是运动的。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则乙相对于甲也一定是运动的,这种说法对吗?对人坐在行驶的车上,人相对地是运动的,但相对车又是静止的,到底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必须指明是参照哪个物体才能确定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乙相对于甲来说向东运动,相对于乙可以说甲向西运动,对吗?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描述图1.24车辆的运动情况:(1)选取地面做参照物,车辆是运动的;(2)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静止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

13、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可能”或”一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描述图1.25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3接力赛运动员交接棒时有什么诀窍?接棒者与交棒者达到相对地面共同的快慢程度,即交接棒时接棒者与交棒者要保持相对静止。【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参照物选取注意事项:1只有选好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形式。2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参照物时可能有不同的运动形态。3要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取同一参照物。【即时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1、2、3小题。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D)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

14、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13运动的快慢【知识与技能】1速度的认识。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创设引入】观看:刘翔比赛视频,说明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学习内容一:速度及速度的计算阅读课本P19至P20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国际单位。【自学检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速度认识1观察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如何比较下列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物体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A.自行车020100B.公共汽车010100C.火车500301250D.飞机500102500总结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方法一:运动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方法二:通过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2如果通过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运动快慢如何比较?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3在物理学上,我们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