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91099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运动(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球运动(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球运动(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地球运动(1)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地球运动(1)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运动(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顾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使得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能不同,从而使地区表面出现了不同的热量带;地球的大气使得地球产生了大气圈,从而出现了风、雨、雷、电等现象.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某一时刻,某一地点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叠加,绕地球和月球的质点中心旋转 绕太阳公转 绕地轴自转 随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旋转 随银河系在宇宙中运动,想一想:地球有哪些运动,最重要的是:,自转,绕地轴的,绕太阳的,公转,第一部分:地球的自转,一 对于地球自转的证明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并不感觉到地球在旋转,而是观察到的天体(如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围绕地球做旋转运动

2、。这种天体运动叫“天体视运动” 。 “地心学”首先是被亚里士多得提出来的,后经托勒密(公元90-168年)的系统化,在世界天文学界统治达1500年之久。,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首先提出了“日心学”,认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行的,同时,地球本身也在不停地进行旋转运动。,最有利的证明地球自转的例子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傅科(Jean Bernard Leon Foacault,1819-1886)所设计的傅科摆实验。 实验: 1851年,傅科在巴黎众神殿上以长度为200英尺的一条绳子悬吊一个60磅重的铁球,做成摆,并在铁球下装一细针,球摆动时,针可在地面铺的沙

3、层上划出记号。根据力学定律,摆动物体都力图保持它原有的摆动平面。傅科在实验中却发现,摆总是逐渐向右偏转,在49N的巴黎,每小时偏11多,每32小时偏转一周(360)。后来的研究表明,在极地摆动平面每小时偏转15,每24小时偏转一周。但在赤道上却不发生偏转。既然摆动平面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偏转就只能是视偏转了,它说明不同纬度上的经线方向在不断变化。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二 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时针方向不同,N,S,顺时针方向,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即选择某一恒星(或春分点)作为参照物,地球上同

4、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恒星连线所需用的时间。选择的恒星,并非任意恒星,而是天赤道和黄道升交点白羊宫第一点,即春分点。 所谓天赤道,即地球赤道面的无限扩大与天穹的交界线。所谓黄道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无限扩大与天穹的交界面。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运动就是在黄道面上的运动。天赤道和黄道的两个交点,称为春分点和秋分点,春分点处有一颗恒星,属于白羊宫第一点。天赤道和黄道距离最远的两个点称为夏至点和冬至点。,太阳日:即选取太阳作为参照物,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太阳中心连线所需用的时间。 关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具体情况,参照下图:,在E1位置 地球的某一点 同时对准了太阳 和太阳后面的 某一颗恒

5、星,T1=23时56分4秒,在E2位置 地球上的这一点 又重新对准了这颗恒星,此时地球上的这一点 却没有对准太阳,在E3位置 地球多转了角 才重新对准太阳 =59,T1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为23时56分4秒,恒星日,T2是地球自转36059 的时长 为24时,太阳日,因为恒星距离地球很远,假设恒星 是位置不变的,而太阳距离地球很近, 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比较容易观察和应用, 所以通常我们采用的时间单位是太阳日,我们计时都是以太阳日的原因:,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参照物 时间 旋转角度,恒星日 恒星 23时56分4秒 360,太阳日 太阳 24时 36059,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内

6、扫过的角度,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 恒星日,=,360 23时56分4秒,360 24时,15 小时,1 4分钟,旋转一周的角度 自转的周期,=,=,=,全球相等,皆为15 /每小时 极点为零,N,S,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赤道,任一纬度,任一纬度的旋转周长,赤道的旋转周长,任一纬度的旋转弧长,赤道的旋转弧长,想一想:,周长 是否相同?,单位时间内 扫过的弧长是否相同?,赤道与 任一纬度,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最大,约464米/秒 南北纬

7、60 处 , 为赤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L=464con(米/秒),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决定了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均具有昼夜律性变化。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而另一半处于黑夜状态,向阳的一半即为昼半球,背阳的一半即为夜半球。当人们处于昼半球时,即为白天,当人们处于夜半球时,即为黑夜或晚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对于地球上任何一点,都会出现昼夜更替。白天阳光充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气温上升,蒸发增强;晚上黑暗,植物停止光合作用,气温下降,蒸发较弱。可见,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地表各种地理过程发生昼夜节律性变化。,昼 半 球,夜 半 球,昏线,晨

8、 线,夜半球,昼半球,图中的红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昼半球,2.使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思考: 如果从北极向赤道发射一枚火箭,其目标是赤道上的A点,但发射的结果火箭并没有落在A点,而是落在了距A点以西1670公里处的A点, 即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了1670公里,为什么?,N,A,A,偏转的原因 原因一:地球在自转,而水平运动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火箭从北极向赤道A点发射,其方向朝一遥远的恒星,不管什么时候其方向都不会改变,这是由物体运动惯性定律决定的,但是地球却不停地自转,当火箭达到赤道时,发射方向线上的A点已经向东运转了1670公里,此时A点正处在发射方向上,所

9、以火箭落在了A点。 原因二:不同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同,物体保持原有的自转线速度。如果自两极向赤道作水平运动,起始地点的自转线速度为零,而到达赤道时线速度为464米/秒,即从线速度小的地方向线速度大的地方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有的自转线速度,那么运动的结果,物体必然偏离原来运动方向的经线,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左偏。如果物体沿纬线方向运动,由于地球转动,纬线切线方向必然偏离纬线,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气流的原方向,实际运动轨迹,3.使地球上不同经线在同一时刻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1)地方时间 地方时间是指天体(太阳或其他恒星)两次穿越本地经线的时间间隔为依据所建立的时间系统。 如以太

10、阳穿过南充所在经线(午圈)106E 即12点,那么太阳两次穿过南充所在经线的时间间隔即为一日,共24小时,其零时为子夜。这种时间系统即为南充的地方时间。 试想,在南充0点时,74W的美国东部太阳正位于这条经线上,那么此时美国东部为正中午,即12点;在南充12点时,美国东部正是子夜零时,美国东部的这种时间系统即为美国东部的地方时间。 同一时刻不同经线的地方时间是不一样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不同经线的地方,其时间变换也不同,这样以来,即使某一个国家就会出现许许多多地方时间,给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带来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若干经度合并采用同一地方时间是必要的。由于一日为24小时,并且地球自

11、转360,所以每15正好相差1小时,这样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2)时区和区时 以本初经线为标准,每隔15所划分的经度区域叫时区。以本初经线为标准,东西各7.5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从7.5E-22.5E为东一区,22.5-37.5E为东二区东十一区。从7.5W-22.5W为西一区,22.5W-37.5W为西二区西十一区。172.5E-172.5W为十二区,这样就将全球分成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一条标准曲线(中央经线),如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本初经线,东一区为15经线,每个时区的时间都以中央径线上的地方时间为准。相临时区的时间正好,相差1小时 。,正圆,地球的形状,4,地球自转对于地球形状的影响,赤道半径 6378.1 千米,极半径 6356.8 千米,平均半径 6371 千米,地球的自转,方向 西 东 (极点上空看 N-逆 S-顺),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速度 角速度-全球相同 极点为零 线速度-赤道最大 极点为零,意义,昼夜更替 (晨线 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北半球右偏 地转偏向 面向运动方向 赤道不偏 南半球左偏,地球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