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90509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2012修订版2012-03-08)概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 调整内容,观测与网络处 2012年3月15日,规章制度内容,岗位职责 工作制度 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考核办法,一、岗位职责,(一)测报组长职责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改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二)观测员职责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改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三)仪器维修保管员职责(未作改变),二、工作制度,(一)值班制度 第1条。“自动气象站规范”改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条。按规定巡视仪器、监视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及组网监控软件运行状况,确保观测数据正确和网络传输正常。每正点前检查采集器、主机的运行状况;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更正错误数据,确保上传数据

2、正确。 第6条。认真校对上一班的全部观测记录、自动气象站数据和、数据文件、气象电报编码等,认真填写值班日记。 第7、8条。“微机”改为“计算机” (二)交接班制度(未作改动),(三)场地、仪器设备维护制度 第1条。严格执行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保护好观测环境。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防雷设施应符合QX 30-2004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3条。“超检仪器应及时撤换”改为“不得使用超检仪器” 第6条。“自动气象站规范”改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条。“微机”改为“计算机” 添加第9条。网络维护和管理要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3、计算机及网络病毒,确保网络通信传输通畅。,(四)报表编制和报送制度 (未作改动) (五)业务学习制度 四懂得 。懂得自动气象站、网络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维护和日常维修方法,能正确安装、操作和一般维修。 一熟记。熟记各种数据文件格式、气象电码型式和、编报及各类技术规定,能够在自动气象站不能正常工作时迅速正确地处理疑误记录和人工编报。 一熟练。“微机”改为“计算机”。,(六)检查制度 第1条。台站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评定办法以及自动气象站的技术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自检。 (七)报告制度 第4条(3)。“损坏自动气象站器”改为“损坏自气象站仪器”,三、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考核

4、办法,(一)目的和要求 最后一句。此办法适用于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含有部分人工观测)。 (二)考核范围 第1条。修改说法。 “省(区、市)”改为“省、区、直辖市” “守班时段内规定的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观测和自动站故障时进行的人工补测”改为“守班时段内规定的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自动站故障时进行的人工补测。”,第2条。 包括巡视仪器、正点前检查自动站数据、人工观测资料输入、自动站数据维护、日数据拷盘、封面封底输入备份、时钟设置、元数据收集整理等。 第3条。 气象电报:和数据传输:气象电报包括中国气象局、航空(危险、解除)报、重要天气报、气象旬月报、气候月报,省(区、市)气象局规定的各类其它气象电报。数

5、据传输包括实时自动气象站数据(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状态信息、气象辐射数据、加密观测数据)、日数据(包括日照数据)等数据文件传输,以及航空天气(危险、解除)报告文件。,(三)对测报人员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 1、重大差错 第1条。添加“数据文件”。 第3条。“自动气象站器”改为“自动气象站仪器”。 第4条。缺报:漏发整份电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加密报、危险天气报、危险天气解除报、航空报、重要天气报、气象旬月报、气候月报及省气象加密观测报告等),或错发电报挂号、地点、区站号,并在规定时限内(见附表)未补发更正报者。每发生一次,天气报、危险报算10个错情,其它报算

6、5个错情。 2、观测错(未作改动),3、操作错 第1条。“微机”改为“计算机”,并去掉注释内容。 添加“数据维护错”(第3条) 数据维护错:值班期间未按规定对出现异常的自动站数据进行质量控制,造成上传数据错误的,正点数据每错一个算0.1 个错情。超过10个错情按10个计算。 各时次上传数据文件需由值班员及时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处理如下: 当出现显性错误(指数据明显错误,根据基本经验和常识就能及时判别,如气温超过60、无天气现象而降水量空翻等情况)时,值班员未按相关业务技术规定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如选用人工观测数据代、前后分钟记录代、作缺测处理、删除空翻降水量等),每错一个数据算0.1 个错情

7、。,当出现可疑数据(指某要素值超过台站时间一致性参数值或台站已知的气候极值,或降水量疑似滞后等,不能简单地确认为错误的)时,值班员应结合前后时次数据变化和相关要素值的配合并考虑记录日、时演变规律,有条件的还可参照人工观测和自记仪器记录,做出综合判断并处理,若该时次无法判断是否正确或来不及进行处理的,应在疑似记录可判断后及时进行更正质量控制,并重新生成正确的上传数据文件,凡未及时更正并上传正确数据的,每错一个数据算0.1 个错情。 当出现隐性错误(指违反要素间内部关联行规律或要素一致性,如仪器漂移引起的错误,需要较长时间数据才能进行判断的)时,需要数据监控人员通过较长时间大量原始数据才能判别的,

8、此种情况不宜算值班观测员错情,但在错误逐渐可判断后,应及时进行错误数据的更正处理。 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值班员在一小时之内发现并报告者,不统计个人检查错和数据维护错。,时钟设置错。“自动气象站规范”改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其它操作错。“拷盘”改为“备份” 辐射仪器维护错。9、12、15时(地方平均太阳时);“省(区、市)”改为“省、区、直辖市” 4、发报错情。 (2)过时报。各类气象电报超过规定发报时间(但未达到缺报时限)的均作为过时报。天气报、危险天气报每发生一次算2个错情,其他报发生一次算1个错情。 5、数据文件传输错情(新添加内容),缺报:在规定时限内未上传实时自动气象站数据(正点地面

9、气象要素数据、状态信息、气象辐射数据、加密观测数据)、日数据(包括日照数据)、航空天气(危险、解除)报告文件等,并在逾限时限内未补传数据文件,每发生一次,定时观测时次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和航空天气危险报告文件算10个错情,其余时次和其它数据文件算1个错情。 逾限:各类气象数据文件超过规定正点时间(但未达到缺报时限)的均作为逾限报。每发生一次定时观测时次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算2个错情,其余时次和其它数据文件算0.5个错情。 因自动气象站仪器故障或网络故障导致数据无法上传,造成数据文件逾限或缺报的,值班员在1小时内发现并报告不算个人错情,若人为损坏仪器或操作错误造成逾限或缺报,仍算个人错情

10、。 在夜间不守班期间,自动气象数据文件逾限或缺报的,不计算错情。但应在下一定时观测和补充定时观测前,对缺报的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进行补传,没有补传的,每缺1个算0.2 个错情。,更正数据:因观测错或操作错导致数据文件错误,在规定时限内重新上传更正数据的,算0.5个错情。若自动站故障或采集数据异常时正点使用其它方式观测数据代替上传,导致上传数据因记录处理方法不同而不完全正确或降水滞后等在本小时正点无法判断处理,需重新处理数据的在规定时限内上传更正数据的,不计算错情。 由于人为原因,某次正点定时观测漏输入和处理人工观测项目(云、能、天、小时和分钟降水等),也未对自动站数据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直

11、接上传了该时次自动站原始采集数据。每出现一次算2个错情。在正点后1小时内补作处理的,只算0.5个错情。,6、使用超检仪器,每一个月算2个错情。 填入质量报告表中的“其它错情数”栏 (未做改动) 7、在错情统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各次定时观测同时又编发地面天气报、补充地面天气报、热带气旋加密报、加密气象观测报、重要天气报和航空报等,如因缺测或观测有误而造成缺报或编报有错情者,除统计缺测或观测、操作错情外,还应计算缺报或编报错情。 “各次定时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是指24次定时正点观测,对于人工观测项目,国家基准气候站是指24次定时观测,、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指02、05、08、11、14、17、20、2

12、3时八次定时观测,一般气象站是指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 单为发报航空报、航空天气(危险、解除)报告文件而增加的人工项目观测,只统计编发报错情。 上一班的各类错情,下一班未校出而被第三者或预审员检查员发现检查发现或由省级(或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反馈错误的,校对者和上一班各算错情的一半。,(四)工作基数和计算方法 1、各项工作基数表 2、测报工作技术说明 第2条。季节性项目,如:电线结冰积冰、冻土、雪深和雪压,以观测次数计算基数,没有出现或没有观测不计算基数。 去掉第4条。 第5条。对于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一级站每时次增加0.3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60个报表预审基数;二级站每时次增加0.2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30个报表预审基数;三级站每时次增加0.1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20个报表预审基数。,3、测报错情和错情比的计算 第2条。观测、操作、数据传输、发报、操作的错情和工作基数应分别统计。,(五)台站(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 第一项 添加第2条。因观测或操作错造成数据文件缺传、逾限或错误所产生的错情; 第4条。“省(区、市)”改为“省、区、直辖市” 第二项 台站测报工作基数是全台站测报人员观测、操作和、数据传输、发报工作的基数之和 (六)未做改动 (七)填报规定 “省(区、市)”改为“省、区、直辖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