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89705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7.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大-基性、超基性岩类(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超基性(超镁铁质)岩和基性岩类及其成因,第一节 超基性(超美铁质) 岩类 一、基本特征 二、主要岩石类型 三、超基性岩成因和产状 四、有关矿产,分布较少,地位重要,因为: (1)基本上都来自上地幔 (2)大分部超镁铁岩分布在板块缝合带 (3)是地幔热和物质参与地壳岩浆作用的线索,超基性岩与超镁铁岩的定义,超基性岩:SiO2含量小于45的岩石,是一个常用的化学名称,其矿物组成以橄榄石为主。 超镁铁岩:暗色矿物含量(色率)大于90的岩石, SiO2含量可以大于45,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其次有角闪石、黑云母和斜长石,副矿物有尖晶石、铬铁矿、石榴石、钛铁矿、磁铁矿和磷灰石。,超基性岩,超镁

2、铁岩,一、基本特征,超基性岩SiO2含量(45%),在化学成分上贫SiO2及K2O、Na2O,富MgO、FeO。矿物成分上镁铁质矿物(暗色矿物)含量较高,色率大于90% 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 次要矿物为褐色角闪石、黑云母、金云母,一般不含或很少含长石 副矿物常见尖晶石、磷灰石、磁铁矿、铬铁矿、镁铝榴石等。,1、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2、结构构造,超基性岩的基本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网状结构、反应边结构、堆晶结构。 地幔岩的特征结构包括原生粒状结构、残碎斑结构、粒状镶嵌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常见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甚至原生碳酸盐矿物包裹浑圆状橄榄石构成包橄结构

3、,也有角闪石等大晶体包裹辉石等包含结构。,角闪石包含橄榄石,2.结构构造 实例,填隙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在橄榄石、辉石等早期结晶的矿物颗粒间,充填了稍后形成的金属矿物或其他矿物,形成类似沉积岩的基底胶结 当晚结晶的矿物较少时,形成填隙结构 当晚结晶的矿物较多时,形成海绵陨铁结构,原生粒状结构,地幔岩中最常见的是原生粗粒粒状结构,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颗粒呈齿状或曲线接触。局部由于重结晶作用,橄榄石可见多边形轮廓,橄榄石常发育肯克带(状似双晶)。,(残)碎斑结构,岩石由强变形的残碎斑晶和碎基组成。残碎斑主要是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粒径较大,橄榄石常见肯克带。碎基常环绕于碎斑周围并与碎斑的成分基本相同,

4、且二者的光性方位基本保持一致,表明碎基是由碎斑破碎重结晶形成的。,粒状镶嵌结构,强塑性流动情况下,残碎斑不复存在,完全重结晶,便构成了粒状镶嵌结构。,特点1:矿物颗粒细小并相近 2:矿物之间直线状接触,纯橄岩等粒结构,金云母沿橄榄石颗粒之间充填 交代,主要表现为金云母、角闪石、斜方辉石或单斜辉石沿早结晶的橄榄石、辉石等颗粒之间充填交代或呈脉状穿插交代。,地幔交代结构,超基性侵入岩和地幔岩:块状构造、有时见流动构造、带状构造、页理构造等。 超基性火山岩: 结构斑状结构、玻基斑状结构、半自形细粒隐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等。 构造块状、气孔、杏仁、枕状构造等。,常见构造,二、主要岩石类型,1、侵入岩与

5、地幔岩 IUGS分类中超镁铁质侵入岩是指暗色矿物含量M90%的侵入岩 图2-35,根据橄榄石(Ol)、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或橄榄石(Ol)、角闪石(Hb)的相对含量在两个图中找出不同的类型:,侵入岩与地幔岩的主要类型:,纯橄榄岩:黄绿、橄榄绿色。几乎全由富镁橄榄石组成,含量90%;少量辉石(10%)和斜长石。多为自形或半自形的粒状结构,富铁者见海绵陨铁结构,还可见地幔岩、堆晶岩的各种结构。一般为块状构造。,自形-半自形细粒结构,橄榄岩:深绿或者浅绿色。由橄榄石、辉石组成,橄榄石多富镁,含量一般为40%-90%,有时含有少量褐色角闪石(10%)、黑云母、斜长石等。具等粒结构、

6、包含结构、网状结构、填隙结构、海绵陨铁结构和反应边结构等。,根据辉石种类不同和是否含角闪石, 将橄榄岩分为:,斜方辉石橄榄岩:也称方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组成,且斜方辉石含量占辉石总和的95%以上,次要矿物有透辉石、普通辉石、褐色角闪石等。 单斜辉石橄榄岩:主要为橄榄石、单斜辉石,且单斜辉石含量占辉石总量的95%以上,其次可见少量的褐色角闪石、黑云母。,斜方辉石橄榄岩,橄榄石,橄榄石,斜方辉石,斜方辉石,二辉橄榄岩:由橄榄石(40%-90%)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组成,后两者每种辉石含量都需5%,且近相等。 角闪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褐色角闪石组成,其中角闪石含量占辉石和角闪石含量总和的

7、95%以上。可见少量辉石、金云母、黑云母等。常见包橄结构。,辉石岩:褐黑色或者是深褐色,辉石含量90%-100%,可见少量橄榄石、褐色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以及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角闪岩:岩石为暗绿色、褐黑色。主要由褐色、褐绿色普通角闪石组成,含量90%,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具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并常见铬铁矿、磁铁矿等沿角闪石解理分布构成席列结构。,2、火山岩,超基性火山岩以苦橄岩为代表,按化学成分进一步划分为: 苦橄岩:MgO18%,Na2O+K2O1%; 麦美奇岩:MgO18%,Na2O+K2O1% TiO21%; 科马提岩:MgO18%,Na2O+K2O1% TiO2

8、1%。,苦橄岩:成分相当于侵入岩中的辉橄岩,呈黑绿-黑色,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玻基斑状结构,斑晶常见熔蚀或熔蚀麻点结构,基质为微晶结构。主要矿物为贵橄榄石(50-75%)、辉石、有时见少量的褐色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麦美奇岩:化学成分相当于纯橄榄岩的熔岩。玻基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偶见含钛的普通辉石;基质主要为黑色火山玻璃,其中含少量微晶状橄榄石、单斜辉石和磁铁矿等。气孔杏仁构造。,科马提岩:是一种富镁(MgO18%)的超基性熔岩。玻基斑状结构。常见枕状构造、具冷凝的流动顶盖,通常显示发育良好的鬣刺结构。 岩石中的橄榄石和辉石常呈细长的中空骸晶,其边部呈锯齿状彼此交生,状似丛生的鬣刺草鬣刺

9、结构,科马提岩的鬣刺结构,橄榄石呈细长的锯齿状、针状晶体, 平行丛生分布,状如鬣刺草。,金伯利岩,是一种少见的不含长石的偏碱性 的超基性浅成-超浅成岩,多呈岩管 或岩筒产出,是金刚石的重要母岩。 金伯利岩多呈黑、暗绿、灰绿、灰等色,细粒结构、斑状结构及角砾状构造。并不是单一岩浆结晶的产物,而是由岩浆、地幔物质(捕虏晶、金刚石)和挥发份组成,是在150-200km处由石榴石橄榄岩在含H2O和CO2的条件下经低温部分熔融形成的。,1、成因 (1)岩浆成因 证据:大部分岩浆成因的超镁铁质岩与镁铁质-中性岩类共生,构成层状、环状杂岩体,说明了岩浆结晶分异派生的产物 从侵入岩的资料看:没有有力证据 从喷

10、出岩看:科马提岩和麦美奇岩的存在证实了地幔可以熔出超镁铁质岩浆,三、超镁铁岩的成因和产状,(2)非岩浆成因 它们是直接来自于上地幔的岩石碎块或碎片。 玄武质岩浆和金伯利岩浆从上地幔直接携带上来的 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 构造侵位形成的 形成的岩石类型以蚀变橄榄岩(蛇纹岩)为主,分布在汇聚板块的边部。,蛇绿岩套 大洋岩石圈向大陆消减时,洋壳下的上地幔随洋壳物质一起仰冲、拼贴到大陆边缘的构造岩片,因此常与洋壳物质相共生,总称为蛇绿岩或蛇绿岩套。,2、产状,呈层状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中。 分布于环状的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体中 作为基性碱性杂岩体的一部分 产于造山带的蛇绿岩套中 可在玄武质火山

11、岩和金伯利岩中呈捕掳体形式产出,环状超镁铁-镁铁质杂岩体 Alaska-type环状杂岩体,1.纯橄榄岩;2.二辉橄榄岩; 3.角闪辉石岩;4.辉长岩; 5.围岩接触变质岩,蛇绿岩中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组合,四、有关矿产,超镁铁质岩多数发生蚀变,蚀变较强时可形成一些非金属矿床,如菱镁矿、石棉、滑石等。 铬铁矿、镍、钴、铂、稀土等 橄榄石可作为宝石,翡翠硬玉(一种气成热液蚀变的超基性岩),火成岩大类名称对比,第二节、基性岩类,一、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 基性岩的SiO2含量为45-52%,贫碱(K2O+Na2O5%)富钙、铝、镁、铁 色率:色率40-90 矿物组成:铁镁矿物与浅色矿物各

12、占50%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 (约1:1)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不含或只含少量石英、钾长石,2、结构构造 (1)侵入岩(辉长岩) 常见的结构主要有辉长结构、辉绿-辉长结构、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也常见堆晶结构、反应边结构、包含结构、二长结构和矿物间交生结构等。,(2)喷出岩(玄武岩类) 常见有斑状结构、显微斑状结构、聚斑结构和玻基斑状结构;此外,球粒结构和水下喷发的熔岩常见中空骸晶结构等。,(粗大的、相互连结的自形-半自形晶体粒间充填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这些粗大的晶体称为堆晶,重力分异沉淀。正堆晶、中堆晶、增生堆晶。据晶体与熔体间相互关系),堆晶结构,中空骸晶结构:在海

13、相(或湖湘)的中-基性熔岩中,在显微镜下常见一些细长条状斜长石骸晶的中间为空心(多已被绿泥石或玻璃质充填),其边部往往为锯齿状,从而构成中空骸晶结构。,二、基性(镁铁质)侵入岩的主要类型,1. 辉长岩基性深成岩代表 (1) 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 (2) 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 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 (3) 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或韵律构造,(4)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 (1:1)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6) 辉长岩的种属划分

14、 (a)按暗色/浅色矿物划分:,(b)按次要矿物划分: 橄榄辉长岩 角闪辉长岩 (C)根据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的相对含量: 辉长岩(CpxOpx) 苏长岩(CpxOpx) 辉长苏长岩(CpxOpx),2. 辉绿岩基性浅成侵入岩 (1) 颜色:暗绿色,黑绿色 (2) 矿物成分: 与辉长岩相似 (3) 结构:辉绿结构;含斑晶斑状结构,称为辉绿玢岩,辉绿结构,辉长结构,辉绿-辉长结构,祁漫塔格辉绿岩,辉绿结构,3、玄武岩基性喷出岩,分布极广 (1)颜色:黑色,绿-灰绿色,暗紫色, 黑灰色,氧化强为紫红色 (2)矿物成分(总体成分与辉长岩相似) 主要矿物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 次要矿物橄榄石, 角闪石、黑

15、云母,(3)结构: 常见有斑状结构、显微斑状结构、聚斑结构和玻基斑状结构;此外,球粒结构和水下喷发的熔岩常见中空骸晶结构等。 斑晶斜长石 ,辉石,橄榄石 基质的结构: 粗玄(间粒)结构 间隐结构 间粒-间隐结构 玻基斑状结构,间隐结构:在小板条状微晶斜长石组成的不规则空隙(格架)中充填有隐晶质(有的已脱玻化) 间粒结构(粒玄结构或粗玄结构):特点是较自形的条状斜长石微晶所构成的不规则格架中充填有细小的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等。 间粒间隐结构(拉玄结构或填间结构),特点是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间隙内,既有玻璃质又有辉石和橄榄石及金属矿物;也可以是微晶斜长石粒间充填有沸石、绿泥石、蒙脱石和方解石等矿物。

16、,玄武岩的斑状结构-1,粒度较大的矿物是橄榄石斑晶,基质为间粒结构,在板条状的斜长石微晶间,充填着细粒的辉石和磁铁矿(正交偏光),玄武岩的斑状结构-2,斑晶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基质具间粒-间隐结构,在板条状的斜长石微晶间充填了细粒的辉石和玻璃(正交偏光),(2)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普遍发育 枕状构造 海水冷却 柱状节理 4,5,6,7边形, 多为五方柱和六方柱 如江苏六合,福建牛头山,玄武岩的气孔构造-1,极发育的气孔构造,使岩石比重小,可漂浮于水面,又称浮岩。,玄武岩的气孔构造-2,多孔玄武岩。黑色卵形的是气孔,白色的自形晶为橄榄石,浅灰色针状矿物为斜长石(正交偏光),橄榄石,玄武岩的杏仁构造,椭圆形杏仁体定向分布,杏仁体中的矿物呈环状分带:A外环为石英,中部为绿泥石;B由边部向中心依次出现石英、绿泥石、石英。,绿泥石,(a) 橄榄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