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087079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仁不让于师-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当仁不让于师-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当仁不让于师-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当仁不让于师-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当仁不让于师-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仁不让于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仁不让于师-(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孔子,名,字,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和。 思想核心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的基本面是。 论语是一部的散文著作。主要是编纂的记录的著作。,丘,仲尼,儒家,思想家,教育家,学者,礼,仁,“克己复礼”,语录体,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周易尚书礼记春秋诗经 六艺: 1、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即六经:诗书礼易乐 春秋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导语,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

2、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1、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2、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4、5、6、7、8则,1、2、3则,9、

3、10、11、12、13则,阅读1-3则,毁: 逾: 伤: 多: 见:,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诽谤,超越,损伤,只,仅仅,表明,译文: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自量罢了!”,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

4、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知: 阶: 而: 斯: 道: 绥(随): 和:,通“智”,聪明,智慧,名作动,踩着台阶,表修饰,就,通“导”,引导,安抚,团结协力,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呵,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走百姓就会跟着走,

5、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喟然: 坚: 循循: 诱: 博: 卓尔: 末: 由:,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深深感叹的样子,坚实深奥,有次序,引导,使广博,高大的样子,没有,途径、办法,颜渊感叹说:“老师之道,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

6、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阅读4-8则,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 公西赤(字子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

7、,对老师也不要谦让。”,【评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表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二三子: 隐: 吾无隐乎尔: 是丘也:,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隐瞒,状

8、语后置,是,这。也,表判断,【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之: 弦歌: 焉: 诸: 使: 戏:,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到去,弹琴唱歌。名作动,怎么,兼“之于”,使唤,开玩笑。名作动,译文:孔子到鲁国小城邑武城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得着宰牛刀!”当时在那里做地方长官的言偃(字子游)回答说:“从前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地

9、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使唤。” 孔子说:“诸位!言偃这话对啊!我前面的话不过是跟他开玩笑罢了!”,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 说: 矢: 所者:,淫乱放荡的卫灵公夫人,通“悦”,高兴,通“誓”,发誓,假如的话,【译】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厌弃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瓜田不纳履,

10、李下不正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赌咒发誓的人。,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学习9-13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主谓倒装)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采用反复、对比的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表达了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和赞美,表现出孔子对“

11、德”的重视和推崇。,以: 乎: 以: 居: 如或: 以:,因为,比,如果,有人,通“已”,停止,平时,用、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点(字子皙)、冉求(字子有)、公西赤(字子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受拘束而不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们平时就说:人们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将怎么做呢?”,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率尔: 摄乎: 加: 因: 比及: 方:,轻率的样子,夹在,加

12、到上,等到,正道,接着,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于大国之间,有军队来侵凌它,饥荒接着兵灾到来;(如果)我仲由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义道德。”,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 为: 足: 如: 以俟:,或者,治理,使民足,至于,来;等待,孔子对他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方圆)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假使)让我冉求来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至于那礼乐教化,就要等德行高的人了。,“赤,尔何如?”对曰

13、:“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如: 端章甫: 希: 舍: 作: 撰:,或者,穿礼服、戴礼帽,通“稀”,稀疏,放下,起身,陈述,译文:“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公西赤回答:“不是说(我)能做什么,愿意学习啊。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啊。” “曾点,你怎么样呢?” 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指弹奏终了时最后一声高音),曾点放下瑟站了起来,回答:“跟三位说的不同。”,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14、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莫: 冠者: 乎: 风: 咏: 喟然: 与:,同“暮”。,成年人,在,吹风,唱歌,长叹的样子,赞同,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 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夹衣已经穿得住了,我跟五六个成年男子,还有六七个男孩儿,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啊!”,后: 何如: 哂: 以: 让: 与:,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落在后面,名作动,如

15、何,宾语前置,嘲笑,用,谦让,语气词,译文: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人出去了,曾点后来才离开。曾点说:“那三位说的怎么样?” 孔子说:“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问:“老师为什么对仲由笑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他的话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安见: 如: 之小: 大:,“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怎见得,或者,做小相,大事,译文:“怎么见得出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 “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的事吗?” “在宗庙祭祀,或者会盟,不是

16、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孔子,心怀宽阔 循循善诱 机敏恬淡 旷达潇洒 有抱负、坦诚 鲁莽直率 谦虚谨慎 说话有分寸 谦恭礼让 善于辞令,连 连 看,孔子态度,子 路,其言不让,公西华,能为之大,曾 皙,吾与点也,否定轻率冒失的子路,赞赏谦恭有礼的公西华,表现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但由于自身遭遇,孔子本人向往曾点的洒脱生活。,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疾: 牖: 斯: 也:,重病,窗户,这样,语气词,表舒缓语气,【译文】伯牛病了(据说是麻风病),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死亡,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