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1)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085551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玳瑁(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玳瑁(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玳瑁(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玳瑁(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玳瑁(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玳瑁(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玳瑁(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玳瑁,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玳瑁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玳瑁的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中文学名:玳瑁 拉丁学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别 称

2、:十三鳞、文甲、鹰嘴海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龟鳖目 科:海龟科 属:玳瑁属 种:玳瑁 亚 种:2亚种,外形特征:,玳瑁体型较大,背甲曲线长度6585厘米,体重4575千克。背甲棕红色,有光泽,有浅黄色云斑;腹甲黄色,有褐斑。头及四肢背面的盾片均为黑色,盾缘色淡。吻长,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下颚骨纤细,下颚联合长,仅略短于眼的纵径;颚缘无锯齿,但具纤细的斜直条纹。头背具对称大鳞,前额鳞2对;颈前部、喉、颏部具若干小鳞。背甲较平扁,呈心形;盾片呈明显的覆瓦状排列,老年个体渐趋平铺;颈盾宽短,与第一对缘盾平列向前凸出;椎盾5枚;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切;一条

3、明显的脊棱自第一椎盾贯穿至最后一枚椎盾;侧棱极弱(幼体时十分明显);缘盾每侧11枚,在体后三分之二处形成明显的强锯齿状;2枚臀盾略大于相邻的缘盾,两臀盾隙,呈凹缺。腹甲前后缘弧形,前端具一扇形间喉盾;肛盾中缝最长,其余盾片中缝约略相等;自肱盾至肛盾中央隆起,形成腹甲两侧的棱嵴,棱嵴之间形成凹陷;两侧具4枚一列的下缘盾;在腋区具4枚或数目更多的鳞片;在胯区有1或2枚鳞片;盾片均具辐射线。四肢桨状,前肢长于后肢,覆有并列大鳞和盾片,每肢外侧具2爪。尾短。,栖息环境:,生活在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洋等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主要栖息于沿海的珊瑚礁,海湾,河口和清澈的泻湖,相对较浅的水域。筑巢通常发生在偏远,孤

4、立的沙滩。 玳瑁一般在海深18.3米以上的水域中活动,其一生中会在几个环境完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成年玳瑁主要在热带珊瑚礁中活动,白天时它们会在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中进进出出,而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作为一种常常洄游迁徙的海龟,它们的栖息地各种各样,包括广阔的海洋、礁湖甚至是入海口处的红树林沼泽。至今人们对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幼年玳瑁所偏好的栖息地知之甚少,但人们推测它们像其他幼年海龟一样在大海中过着浮游生物般的生活,直到成年时才会离开它们的家。,生活习性,玳瑁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主要捕食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也吃海藻。它的活动能力较强,

5、游泳速度较快。虽然玳瑁是杂食性动物,但最主要的食物是海绵。除海绵外,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海藻以及水母和海葵等刺胞动物。也捕食极为危险的水螅纲动物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玳瑁在捕食这些刺胞动物时会闭上没有保护结构的眼睛,而且诸如僧帽水母这样的剧毒动物的刺细胞并不能透过玳瑁生有鳞甲的头部,这样玳瑁就不会受到威胁。玳瑁有时也会捕食虾蟹和贝类,它们的双颚十分有力,可以咬碎蟹壳甚至是极为坚硬厚实的贝壳,如双壳类贝类。玳瑁的嘴为其捕食珊瑚缝隙中的小虾和乌贼提供了方便,鹰喙般钩曲的嘴可以轻易的将它们钩出。,玳瑁对于其猎物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它们觅食的一些海绵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是剧毒

6、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还会选择一些富含硅质骨针的海绵为食。,由于玳瑁有异常坚实的甲壳,它们没有什么主要天敌,因为很少有动物能咬穿它们的壳。鲨鱼和湾鳄算是玳瑁的天敌,章鱼和某些海洋表层鱼类也会捕食成年玳瑁。而且由于玳瑁经常觅食海绵,身上会带有某些海绵难闻的味道,而且由于玳瑁取食有毒的海绵和刺胞动物,其肉中含有相当水平的毒性,因此有时可以使某些天敌或人类却步。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捕捉时它们会有咬人的举动,不过,如果没有受到伤害,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分布范围,分布于美属萨摩亚、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巴哈马、巴林、巴巴多斯、伯利兹、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柬埔寨、中国、哥伦比亚、科摩罗、

7、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斐济、莫桑比克、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洪都拉斯、印度(安达曼 - 尼科巴)、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牙买加、日本、肯尼亚、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坎佩切、尤卡坦)、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缅甸、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尼加拉瓜、阿曼、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波多黎各、卡塔尔、圣基茨和尼维斯、萨摩亚、圣多美与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特里尼达和多巴哥、阿联酋、瓦努阿图、

8、委内瑞拉、越南、维尔京群岛、英国、也门。,繁殖方式编辑 玳瑁的产卵期在34月,产卵时,雌性在白昼上陆在海岸沙滩挖穴产卵,坑穴直径约20厘米,深约30厘米,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个。卵球形,白色,壳软有弹性。卵径约3.5厘米。孵化时间长,约需2个月左右幼体便孵化出来。初孵出的幼龟背甲未完全坚硬,但已有覆瓦状排列,龟甲长约4348毫米。幼龟颈部可自由伸缩,但不能前后左右转动。7,人工养殖编辑 玳瑁的饲养池应选择环境安静、供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和光线充足的地方,夏季配有遮荫设配,冬季使用带圆锥形塑料薄膜池顶的圆形水池,并带有便于人工操作的供电和排水等设配。玳瑁的食性很杂,除海绵和

9、鱼之外,还会吃水果、树叶、红树树枝、死树皮等,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食性会变得更为复杂。饲养玳瑁可用新鲜的鱼、虾、软体动物、海带、海藻及海鱼,不过玳瑁虽杂食,但也会经常拒食一些食物,原因可能是食物不合胃口,或者是不适应环境温度,大约1周后这种情况应该就不会出现了,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8 用活泥鳅作为玳瑁的动物性饵料也可达到很好的效果,辅以海带、紫菜和大白菜可较好的饲养玳瑁。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抓捕它时它会有咬人的举动,不过,如果它没有受到伤害,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由于其生性凶猛,在捕捞和运输时玳瑁很容易出现外伤。在范围较小的水池中玳瑁容易互相争斗、拍打水面或窜越,这样就更容易造成咬伤、撞伤等

10、外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感染水霉病及其他病菌,造成患处溃烂以及脱甲,因此饲养较有难度。8 玳瑁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是如果管理不得当,玳瑁也会患病。玳瑁对水质要求严格,需要与海水PH和盐度相似,因此适宜的pH为8.08.5,氨氮含量为0.10.2毫克/升。玳瑁其他的常见病包括主要由Salmonella regent(一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痢疾性肠炎,水质污染引起的肿脖子症以及阳光不足、水度过低、水质差、水含盐量不足引起的水霉病,而其他可能发生的疾病还包括细菌、真菌感染或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疾、营养失衡、感冒、其他口腔及消化道疾病以及寄生虫、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其他可能感染的病菌还有气单孢菌属、弧菌

11、属、柠檬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及黄杆菌属的细菌。长期饲喂高脂肪鱼肉会导致肝功能下降,增大心肌梗塞的可能性。8 要饲养好玳瑁,必须注意饲料、水温、水质、消毒灭菌、用药等多方面。玳瑁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饲喂鱼肝油;缺乏多种维生素,可饲喂六合维生素或施尔康治疗营养失衡;治疗外伤可用红药水、云南白药等普通药品涂抹患处;治疗感染需先进行药物实验以确定用药,感染性皮肤病需要外敷和内服相结合;治疗感冒可肌肉注射青霉素、安痛定等,内服板蓝根等药物;至于肿脖子症和水霉病就要作较多的治疗工作了,包括换水、消毒、用药等工作。不过对玳瑁的疾病研究也在初级阶段,现已知多发于海龟的、可能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纤维状多发性乳头瘤病

12、在玳瑁身上却很罕见。8 7,亚种分化编辑 玳瑁太平洋亚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bissa) 该亚种龟甲通常呈心形,头及肢的背面部分几乎全为黑色。留尼汪岛附近的玳瑁,躯体后部锯齿般的缘盾非常明显。3 玳瑁太平洋亚种种群遍布整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在印度洋中,玳瑁是非洲大陆东海岸、马达加斯加以及附近岛群周围水域的一种常见海龟;其在印度洋中的分布区一直延伸至亚洲沿岸,包括波斯湾和红海、印度次大陆的整个海岸线沿线、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澳大利亚西北海岸。而玳瑁在太平洋中的分布区基本上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分布区最北界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西南端水域;分布区还包括整个东南亚地区、澳

13、大利大北海岸,再向南就到达了分布区最南界新西兰北部海岸。分布区横贯太平洋到达太平洋东侧,包括了北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南界智利北端之间的中美和南美沿海地区,不过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玳瑁已经极其稀少了。6 在菲律宾群岛中,玳瑁有多个已知的巢位,长滩岛(Boracay)上就曾发现过一些刚孵出的稚龟。位于菲律宾群岛西南部的一小岛群已被命名为“海龟群岛”,就是因为这个岛是玳瑁和绿蠵龟(Chelonia mydas)的筑巢的地点之一。在澳大利亚,玳瑁在大堡礁中的米尔曼岛(Milman Islet)上筑巢。在印度洋中,玳瑁的巢位向西远达塞舌尔表姐妹岛(Cousine Island),当地从1994年起就

14、立法保护此物种。塞舌尔国内大大小小的岛屿,如阿尔达布拉群岛,均是幼年玳瑁绝佳的索饵场。6 玳瑁大西洋亚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imbricata) 该亚种壳缘较为平直,后端窄尖,头及肢的背面黑色部分较少。3 荷属安的列斯萨巴岛的玳瑁在大西洋中,玳瑁的分布区西至墨西哥湾,东至非洲大陆南端,北至美国北部疆界沿线的长岛海湾。在大西洋东侧,曾有玳瑁出没在英吉利海峡的寒冷水域中,这是迄今为止玳瑁现身的最北端,而玳瑁的分布区向南可延伸至非洲好望角。在加勒比地区,巴西海岸(特别是巴伊亚沿岸)、佛罗里达州南部和夏威夷生活有少数玳瑁,而在安提瓜和巴布达海滩上也曾有玳瑁出现;哥斯达黎加

15、也有玳瑁的巢位,主要是在托土盖罗(Tortuguero)附近;古巴岛和波多黎各莫纳岛(Isla de Mona)周围的水域是加勒比玳瑁种群的索饵场。虽然玳瑁是热带海龟,但在美国的高纬度地区,如麻萨诸塞州和长岛海湾也有玳瑁出没;弗吉尼亚州沿岸水域也有玳瑁生活。6,种群现状编辑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玳瑁等海龟物种没有灭绝威胁,因为它们寿命很长,生长缓慢,生殖期长,成熟晚,繁殖率也较高,而且玳瑁种群中年龄层次多,短期内的数量锐减不易被发现。但实际上,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它们的巢位

16、,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而獛(Genetta)、沙蟹(Ocypode)、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它们的巢穴。9 多巴哥岛附近的玳瑁历史上,玳瑁曾于1982年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1996年起,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在玳瑁被评为濒危物种时就有人反对,两份请愿报告声称玳瑁及其他3个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的稳定种群,不过IUCN根据海龟专家组(MTSG)提交的数据分析驳回了这些请愿。海龟专家组提供的数据表明玳瑁在过去的三代中种群数量减少量已超过80%,而每年筑巢产卵的成熟雌龟减少了8487%,且在1996年种群数量并无显著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在测量中无法顾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觅食的幼年海龟,所以得出的数据大大低估了种群的减少量。因此,根据这些数据,IUCN将玳瑁定为CR A1状态,但并不是CR A2,因为IUCN认为并没有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